|
|
32P内照射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
魏鼎泰1,贺能树2,谭 建2,田俊芝2,刘长宏2,王任飞2 |
1. 福建省宁德市医院介入科,福建 宁德 352100; 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4 |
|
|
摘要 目的:观察纯β射线32P血管内照射对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内膜增殖的影响,研究β射线血管内照射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抑制效应。材料和方法:雌性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照射组,采用Clowes球囊扩张法制作右侧髂动脉再狭窄模型,对照组球囊内充盈生理盐水,照射组球囊内充盈液体放射源32P,根据观察时间点的不同将对照组和照射组均随机分成3天组、10天组和4周组,每组3只。在不同的观察时间点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分析。结果:光镜下:PTA后3天对照组内弹力板处可见少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内弹力板处未见增殖的平滑肌细胞;10天对照组血管内膜可见大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血管内膜仅见少量增殖的平滑肌细胞;4周对照组动脉壁明显增厚,血管腔明显狭窄,照射组动脉壁厚度正常,血管腔未见狭窄(P<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PTA后3天和10天PCNA标记指数(PCNALI)对照组明显高于照射组(P<0.01);对照组的阳性细胞数尤以PTA后10天为高(P<0.01);4周,对照组和照射组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电镜下:PTA后3天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呈增生状态,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呈静止状态;10天对照组平滑肌细胞呈合成表型,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变性坏死,合成减少;4周对照组动脉壁内膜仍有合成表型的平滑肌细胞,照射组平滑肌细胞呈收缩表型。结论:血管内照射能显著降低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从而起到抑制再狭窄作用,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受到抑制在血管内照射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
关键词 :
血管成形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
|
收稿日期: 2004-10-27
|
|
[1] |
张连娜;杨 芳;冯 瑾. 甲旁亢与骨软化症的骨显像对比分析[J]. , 2015, 26(9): 663-666. |
[2] |
李 伟;张汝森;刘 枫;卢斌贵;傅文海. 99mTc-MDP全身骨扫描中颌面部示踪剂浓集灶分布与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关系[J]. , 2015, 26(8): 548-553. |
[3] |
冯 瑾;娄路馨;张连娜;杨 芳;程晓光. 骨显像半定量法对骨肉瘤侵袭范围的评估及其与MRI的对照研究[J]. , 2015, 26(5): 349-354. |
[4] |
唐 恺;刘志军. 食管癌伴骨化99Tcm-MDP SPECT局部断层显像1例[J]. , 2015, 26(10): 757-758. |
[5] |
杜补林;李雪娜;李 娜;刘 一;崔 燕;李亚明. 腋窝骨外骨肉瘤18F-FDG PET/CT显像1例[J]. , 2015, 26(10): 758-759. |
[6] |
郑 磊;谢来平;罗朝学;厉红民;陈 杰;黄定德. 易被误诊为多发骨转移瘤的全身骨显像病例分析[J]. , 2015, 26(1): 63-65. |
[7] |
张 新;辛 军;赵周社;曹 礼;石 喻;郭启勇. 99mTc-3PRGD2靶向整合素αvβ3分子显像在评价肝损伤的初步研究[J]. , 2014, 25(6): 401-405. |
[8] |
李明浩. 肾动态显像Gates法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分析[J]. , 2014, 25(12期): 894-896. |
[9] |
张依凡;汪世存. 肺癌PET分子显像应用进展[J]. , 2014, 25(10): 731-734. |
[10] |
葛 微;王亚捷;张 扬;刘 强;孙念念;张成军;潘诗农;郭启勇. 小儿骨巨细胞瘤并发动脉瘤样骨囊肿伴病理性骨折1例[J]. , 2014, 25(10): 759-760. |
[11] |
田金玲;陈 飞;韩云峰;董庆建;赵 明;陈 璟. 放射受体显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中的价值[J]. , 2013, 24(9): 613-616. |
[12] |
肖 汉;张 玮;章 斌;邓胜明;周海中. 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MDR1及其亲本细胞株Bcap37 18F-FDG细胞结合实验的比较研究[J]. , 2013, 24(8): 551-554. |
[13] |
金仲慧;刘 君;毛 远;宋 乐;张燕燕. 改良Geatti减影法显像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J]. , 2013, 24(8): 588-591. |
[14] |
邓惠兴;杨爱民;程 虎;冉宏德.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影像分析[J]. , 2013, 24(3): 217-219. |
[15] |
樊庆勇. 524例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并发症回顾性分析[J]. , 2013, 24(2): 104-1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