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2年 23卷 6期
刊出日期:2012-06-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381 症状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内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全脑CT灌注成像表现模式
魏新华;江新青;潘小平;王 伟;梁志伟;徐向东
DOI:
目的:研究症状性单侧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I)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模式。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症状性单侧ICA严重狭窄(>70%)或闭塞的患者的全脑CTPI资料,分别重建4D-CTA及CTPI参数图(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延迟(Delay)图),分别记录ICA狭窄程度、患者临床症状、有无梗死及梗死部位、CTPI参数图特点及绝对值,并对病灶侧及对侧脑区灌注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单侧ICA闭塞15例,严重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MCA)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分布区脑梗死13例,内侧分水岭区梗死6例,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2例,无梗死2例。CTPI血流动力学模式有:①CBV/CBF基本正常,MTT/TTP/Delay延长(4例);②CBV基本正常,CBF轻度下降,MTT/TTP/Delay延长(3例);③CBV/CBF明显减低,MTT局灶缩短并周围MTT/TTP/Delay延长(1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灶同侧CBV、CBF、TTP、Delay与对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同侧MTT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320排CT全脑容积CTA/CTPI能一次显示颅内段ICA的狭窄程度并能全面反映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2012 Vol. 23 (6): 381-384 [摘要] ( 662 ) HTML (0 KB)  PDF  (0 KB)  ( 514 )
385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张倩倩;王学梅;李银燕;耿 晶;张义侠;李 响;康 姝
DOI:
目的:应用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测定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弹性模量值,评价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女性患者51例,共67个病灶,行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乳腺病变的定量弹性模量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SD)),比较弹性模量值与钼靶BI-RADS分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良性病灶的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分别为(25.21±16.45) kPa、(39.18±31.20) kPa和(6.19±7.66) kPa;恶性病灶的平均值、最大值及SD分别为(59.05±36.19) kPa、(108.72±45.17) kPa和(20.01±12.27) kPa,良恶性病灶的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平均值及最大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908,以40.2 kPa、58.79 kPa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平均值及最大值的诊断界值,与钼靶BI-RADS分级比较,弹性最大值的诊断准确性优于BI-RADS分级。结论:弹性平均值、最大值及SD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弹性最大值比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价值高。
2012 Vol. 23 (6): 385-388 [摘要] ( 6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389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
陈纪昀;袁建军;朱好辉;魏常华
DOI: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封堵术后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的3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1周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峰值应变(£)、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二维超声测量各房室腔大小。3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ASD组患者基底段、中间段的£、SRs、SRe、SR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较术前检查,基底段、中间段£、SRs、SRe、SRa值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患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右心房(RA)、右心室(RV)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肺动脉高压的ASD患者表现为合并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降低。ASD患者在封堵术后短期内,其右心室功能得到改善。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客观地检测、评价ASD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2012 Vol. 23 (6): 389-391 [摘要] ( 64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9 )
       病例报告
392 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张 尧;李士星
DOI:
2012 Vol. 23 (6): 392-392 [摘要] ( 66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5 )
       论著
393 双源CT低剂量自适应扫描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阎 静;成官迅;刘国顺;虞康惠
DOI: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自适应扫描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心率≥65 bpm)采用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模式,数据采集期相根据屏气时心率设定:A组24例患者(65 bpm≤心率< 75 bpm),采集期相设为70%R-R间期,B组27例患者(心率≥75 bpm),采集期相设为40%R-R间期。管电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调整: BMI≥25 kg/m2,120 kV;BMI<25 kg/m2,100 kV。分别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A组共评价299段冠状动脉,B组共评价345段冠状动脉。两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评分为3~4分者分别占91.3%和92.2%;评分为1~2分者右冠状动脉(RCA)最多,其次是左回旋支(LCX);心率波动范围3~44 bpm。A组图像质量总体平均评分为(3.53±0.73)分,B组为(3.59±0.63)分。A组总体平均有效剂量为(2.85±0.93) mSv,B组为(3.10±0.86) mSv。结论:双源CT行低剂量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心率≥65 bpm的患者中也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2012 Vol. 23 (6): 393-396 [摘要] ( 711 ) HTML (0 KB)  PDF  (0 KB)  ( 339 )
397 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的Meta分析
蒲祖辉;殷军明;刘伟宗
DOI: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方法研究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收集1990—2011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LDCT诊断的文献,用LDCT(全部CT检查总剂量<3 mSv)检查泌尿系结石,并根据QUADA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的质量,分析偏倚和变异产生的来源,同时对文献间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并用定量方法SROC对有阈值效应的数值进行合并,对无阈值效应的数据进行随机效应分析(有异质性)和固定效应(无异质性)分析合并。数据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Metadisc 1.4软件,得到合并的SROC曲线,合并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合并的阳性和阴性似然比。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6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9篇,均为LDCT诊断准确性研究,共有病例数为1298例,合并敏感性分别为0.959(95%可信区间(CI):0.944~0.972),合并特异性为0.957(95% CI:0.934~0.973),阳性似然比为17.853(95% CI:11.735~27.161),阴性似然比为0.045(95% CI:0.025~0.078)。结论:本次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LDCT的检查方案可以作为可疑泌尿系结石检查的首选方案,但研究有异质性和偏倚,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2012 Vol. 23 (6): 397-400 [摘要] ( 72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401 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李 婷;蔡爱露
DOI:
目的:探讨空间-时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在胎儿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TIC技术对22例二维超声心动图发现胎儿心脏畸形的研究对象进行容积数据的采集及脱机分析和处理,观察STIC技术对各病例的显示和诊断情况。结果:22例研究对象在获得满意的容积数据后,通过图像的切割平移或旋转,不但能观察到二维扫查的各标准切面,还能显示二维超声不能显示的切面,较直观地观察病变情况。结论:STIC技术能为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依据,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有力补充。
2012 Vol. 23 (6): 401-403 [摘要] ( 619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404 经腹及经阴道三维超声对11~14孕周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
梁 新;陈书文;周 鹏;高露露;李征毅;杨秋红
DOI: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三维超声对早中孕期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6例11~14孕周时经腹及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中孕期超声复查或引产病理证实的胎儿结构异常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在11~14孕周经腹及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出26例胎儿结构异常,随访24例,2例失访;除1例11孕周连体双胎漏诊,其余均与超声诊断结构相符。结论:经腹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发现早期胎儿结构异常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规范化是减少漏诊的重要措施。
2012 Vol. 23 (6): 404-406 [摘要] ( 712 ) HTML (0 KB)  PDF  (0 KB)  ( 157 )
407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姜福亭;王中华;潘培涛;陈学东;田 磊;杨晓冬;王世华;王育红
DOI: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60条肢体)在我院进行腔内治疗,通过SIA方法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后,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总结分析SIA治疗技术、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55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SIA技术成功率91.7%(55/60),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2±0.13(P<0.000 1,t=18.2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包括穿刺点血肿3例,动脉穿孔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及死亡病例。术后12月、24月分别随访38条肢体和23条肢体,随访中4例发生再狭窄并有明显缺血症状,经PTA解除,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6%(31/38)和73.9%(17/2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9.5%(34/38)和78.3%(18/23),术后24月肢体保全率为100%(23/23)。结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中,SIA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和肢体保全率较高。
2012 Vol. 23 (6): 407-409 [摘要] ( 7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410 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结合骨密度预测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可行性分析
黎 宇;廖 瑛;黄煊怀
DOI:
目的:探讨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结合骨密度测定,分析其对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岁以上受检者233例,其中髋部新鲜骨质疏松性骨折组46例,对照组187例,利用法国Osteocore 3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其配置的高级骨科专用分析测量工具包,测量股骨近端骨密度和几何结构,包括股骨颈轴长、颈干角、内侧偏距和颈长,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髋部骨折组与对照组的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测量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髋部骨折组中股骨颈轴长、内侧偏距和颈长均增大(P<0.05),颈干角减小(P<0.05),与其它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颈轴长、颈干角、内侧偏距和颈长等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特点,使骨骼负荷增加,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因素,结合骨密度测定,可以提高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水平。
2012 Vol. 23 (6): 410-413 [摘要] ( 647 ) HTML (0 KB)  PDF  (0 KB)  ( 171 )
       短篇论著
414 苯中毒脑病的MR诊断价值初探
曾俊杰;张秀萍;韩再德;李 昶;刘 慧;李一辉
DOI:
目的:探讨MR成像对职业性苯中毒脑病的诊断作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8例职业性苯接触人员神经系统体征阳性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收集其MR影像资料,排除其它疾病后总结影像表现特征。结果:18例苯中毒患者MR表现有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白质系统及灰质核团的水肿,分布均匀对称。结论:结合苯接触史,MR成像联合DWI序列对苯中毒脑病有确诊价值,能指导临床治疗,促进职业健康防护。
2012 Vol. 23 (6): 414-417 [摘要] ( 814 ) HTML (0 KB)  PDF  (0 KB)  ( 300 )
41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
李德刚;李 启;李在军
DOI: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SI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IH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和MRI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直立性头痛,MRI增强扫描有广泛的硬脑膜异常强化。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颅脑MRI强化特征有助于SIH综合征诊断。
2012 Vol. 23 (6): 417-419 [摘要] ( 6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5 )
420 CT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对头颈外科的应用价值
张 谦;杜凤丽;杜梅红;孙 瑞;杨 旭;任月琴
DOI:
目的:探讨CT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对头颈外科手术的确立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2年2月—2011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腮腺良性肿瘤和8例恶性肿瘤病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征,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CT诊断符合率78.6%(21/27),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78.1%(15/19),恶性肿瘤符合率75%(6/8),腮腺良性肿瘤CT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多位于腮腺浅叶,无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恶性肿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肿块影,常累及深叶或跨深浅两叶,具有侵袭性及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良恶性肿瘤,在部位、形态、边缘、侵袭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有显著影像学差异。CT扫描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CT可明确腮腺肿瘤的部位及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为头颈外科手术提供影像依据。
2012 Vol. 23 (6): 420-422 [摘要] ( 645 ) HTML (0 KB)  PDF  (0 KB)  ( 313 )
423 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大泡的临床价值探讨
韦树长;苏 江;侯昭才
DOI: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大泡的临床价值。方法:12例肺大泡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鱼肝油酸钠,3 d后抽气。结果:9例肺大泡患者抽气后空腔完全消失,3例残存微量气体于空腔内,所有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例(16.7%)并发少量气胸,1例(8.3%)出现剧烈胸部疼痛。结论:介入治疗肺大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费用低、可重复进行,可成为综合治疗肺大泡的一种手段。
2012 Vol. 23 (6): 423-425 [摘要] ( 7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425 多排螺旋CT对肠系膜纤维瘤病的诊断价值
于淑靖;车延旭;徐延峰
DOI:
目的:分析肠系膜纤维瘤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结果:①5例病灶均单发,最小直径5 cm,最大直径15 cm;②4例位于小肠系膜,1例位于降结肠系膜,5例病灶均牵拉或包裹肠管,其中2例肿块内气体影,1例侵犯胰尾部;③平扫密度均匀1例,肿物内部原发性囊变1例,复杂囊实性3例,表现为实质性肿物周围多发厚壁囊腔,边界模糊;④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轻到中度强化,2例病灶内散在明显强化区,3例囊实性病变,囊壁明显强化(脓腔)。结论:肠系膜纤维瘤病具有一定的CT特征,提高对这些征象的认识有助于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2012 Vol. 23 (6): 425-427 [摘要] ( 72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1 )
42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
卢道延;黄 伟;冯 宇;葛高华;徐益明
DOI: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胡桃夹综合征(NCS),探讨MSCTA诊断NCS的指标。方法:利用16排MSCTA测量24例NCS患者卧位状态下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腹主动脉(AO)之间的角度和左肾静脉(LRV)内径,并和对照组作比较。结果:24例NCS患者SMA与AO夹角A’的平均值为16.46°±3.41°。LRV穿过夹角处的前后径为(0.31±0.12) cm。对照分析NCS组和正常组的LRV穿过SMA夹角处狭窄段及其左侧扩张段的前后径、前后径比、截面积比以及SMA夹角A、A’、左右肾的体积差、体质量指数等8项指标,除了LRV扩张段的前后径外,其余7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对上述8项指标作判别分析得出判别方程为:D=-2.543-0.743x1+0.046x6+0.142x8。结论:MSCTA能清楚的显示LRV周围的解剖结构,对NC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12 Vol. 23 (6): 427-429 [摘要] ( 737 ) HTML (0 KB)  PDF  (0 KB)  ( 392 )
430 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复发性粘连的临床价值
陈 敏;何志兵
DOI: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预防复发性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6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109例),前者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常规使用松解液(庆大霉素8万 U、地塞米松10 mg、a-糜蛋白酶5 g的水溶液40 mL)治疗,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透明质酸钠预防复发性粘连。观察两组术后输卵管再通、复发性粘连发生情况及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109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输卵管阻塞210条,术后缺如8条,介入再通202条,再通成功率为96.2%(202/210);对照组60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输卵管阻塞108条,介入再通103条,再通成功率为95.4%(103/10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介入再通术后3月粘连复发率及12月内受孕率分别为3.7%和57.8%,对照组的则分别为26.7%和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能有效预防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复发性粘连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 Vol. 23 (6): 430-431 [摘要]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432 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表现
郁卫群
DOI:
目的:尝试探讨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声像特征。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收治的3例不同时期的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例残角子宫妊娠完全破裂,盆腔内见两个子宫样回声,孕囊位于腹腔内且周边无肌层包绕。1例残角子宫妊娠不完全破裂,孕囊紧靠腹壁,部分未见明显肌层覆盖,盆腔内另见子宫声像且与宫颈相通。1例为残角子宫妊娠早孕期,与宫颈相通的正常子宫腔内未见孕囊,子宫外见孕囊,孕囊周边见肌层包绕。结论:不同时期的残角子宫妊娠的超声表现虽各不相同但有共同的特征声像,盆腔内均有一个近似正常的子宫图像,与宫颈相通,孕囊与此宫腔无关联,孕囊所在宫腔与宫颈不相通。
2012 Vol. 23 (6): 432-433 [摘要]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434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阴茎阴囊转位
王延海;蔡爱露;孙佳星;王 冰
DOI: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阴茎阴囊转位的特点及价值。方法:用三维超声检查疑有阴茎阴囊转位的胎儿。结果:22例可疑胎儿中,生后14例为阴茎阴囊转位,8例为非阴茎阴囊转位。阴茎阴囊转位三维超声特点:阴囊位于阴茎与脐带入口之间;阴茎位于分裂的阴囊中间。三维超声诊断阴茎阴囊转位的准确度很高(20/22)。结论:三维超声可用于产前诊断阴茎阴囊转位。
2012 Vol. 23 (6): 434-435 [摘要] ( 7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435 闭合性跟腱损伤的超声动态声像表现
吕扬平;陈苏兰;钟小苹;陈中将;张玉清
DOI:
目的:探讨闭合性跟腱损伤的超声动态声像图特征,为跟腱病变的超声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35例临床疑诊为闭合性跟腱损伤患者行超声动态检查,观察足在背屈和伸运动时,跟腱有无部分损伤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根据跟腱损伤不同的动态声像图表现,超声提示完全性跟腱撕裂9例,不完全性跟腱撕裂19例,慢性跟腱增生3例,陈旧性跟腱损伤伴粘连2例,跟腱局部肿胀2例。33例得手术病理证实,2例超声随访得到验证。结论:高频超声动态观察闭合性跟腱损伤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为跟腱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2012 Vol. 23 (6): 435-437 [摘要] ( 6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1 )
438 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在不稳定骨盆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刘 刚;王 军;王 陶;杨 勇;石 波;张定伟
DOI: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15例不稳定骨盆环患者,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8.5岁;车祸伤11例,高坠伤3例,挤压伤1例。耻骨支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8例,髂骨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5例,耻骨、髂骨合并骶髂关节骨折脱位2例。15例患者均在介入手术室进行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15例患者在S1平面共植入19枚骶髂螺钉,其中4例双侧植入1枚螺钉,11例单侧植入1枚螺钉。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1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1.9月,11例患者获得良好功能;2例患者因合并髋臼和股骨近端骨折而出现步行困难。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骶髂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性价比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2012 Vol. 23 (6): 438-440 [摘要] ( 70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6 )
441 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MRI影像学诊断
马新荣;夏兆云;张永贵;赵震宇
DOI: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MRI影像表现。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2011年7月间共21例经手术证实的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1例三角韧带损伤中,三角韧带撕裂表现为韧带的中断、不连续,韧带松弛以及波浪状改变,韧带内出现异常高信号,损伤的伴随征象主要有骨折或骨挫伤、关节囊积液和周围软组织肿胀等。结论:MRI对三角韧带损伤的显示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 Vol. 23 (6): 441-443 [摘要] ( 6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3 )
444 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
冉鹏程;单 明;孙 博;刘玉品;刘 波
DOI:
目的:探讨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Castleman’s病的CT、MRI影像表现。结果:累及淋巴结的局灶型Castleman’s病多表现为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或信号较均匀;增强后明显持续强化;病灶内可见小斑片状稍低或稍高密度影,增强后延迟强化;病灶周边可见“卫星”结节和迂曲、增粗血管影。累及淋巴结的多中心型病变表现为双侧颈部间隙、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区及纵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增强后可明显强化。累及淋巴结外组织和器官的Castleman’s病的部位及CT、MRI表现多变。结论:Castleman’s病的CT、MRI表现与其病理分型、临床类型及其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累及淋巴结的局灶型病变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累及淋巴结的多中心型病变的影像表现与淋巴瘤相似;累及结外器官和组织的Castleman’s病的发病部位及影像表现无特征性,诊断较为困难。
2012 Vol. 23 (6): 444-446 [摘要] ( 861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病例报告
447 腭部腺样囊性癌1例
夏晓丽;于培锋;郭 荣;王圣美
DOI:
2012 Vol. 23 (6): 447-447 [摘要] ( 656 ) HTML (0 KB)  PDF  (0 KB)  ( 355 )
448 甲状腺原发性淋巴瘤CT灌注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附2例报道)
陈渝晖;杨亚英;王筱莉;陆 琳;吴 岩
DOI:
2012 Vol. 23 (6): 448-450 [摘要] ( 73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450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所致膈下侧支循环2例
郎颖涛;张 斌;赵德利
DOI:
2012 Vol. 23 (6): 450-451 [摘要] ( 61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451 侵袭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1例
朱玉春;王建良;吴志娟;李 海;邓志勇
DOI:
2012 Vol. 23 (6): 451-452 [摘要] ( 65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453 皮下表皮样囊肿1例
汝 宁;李海霞;崔光辉
DOI:
2012 Vol. 23 (6): 453-454 [摘要] ( 680 ) HTML (0 KB)  PDF  (0 KB)  ( 487 )
454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1例
曹慧茹;张 煜;张文辉
DOI:
2012 Vol. 23 (6): 454-455 [摘要] ( 70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45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Galen静脉血管瘤1例
林 岚;刘红梅;罗 娟
DOI:
2012 Vol. 23 (6): 455-456 [摘要] ( 5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6 )
456 超声诊断切口妊娠1例
高建国
DOI:
2012 Vol. 23 (6): 456-456 [摘要] ( 615 ) HTML (0 KB)  PDF  (0 KB)  ( 314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