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2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2012-04-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229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评价
张竞文;刘铁利;苗延巍;伍建林;王红霞
DOI: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损伤程度的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动态变化的规律,评价其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反映TBI的损伤程度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59例共计89人次的TBI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行常规MRI、DTI检查。测量对照者及TBI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伤后1~3月)胼胝体、内囊、脑干的FA值、ADC值。比较对照组和TBI患者间以及轻、中重度患者间的差异,将不同时期各观察区的测量值与GCS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并在不同预后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TBI患者多数观察区的FA值呈伤后持续减低趋势,FA值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预后较差者FA值的减低更为明显。伤后1~3月时胼胝体、内囊处的FA值仍具有上述统计学意义。ADC值在伤后呈双相性改变,与GCS、GOS评分间相关性不及FA值。结论:FA值的减低与TBI患者的损伤程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能提示预后改变。在伤后1~3月时,DTI仍能反映出白质纤维束的损伤。ADC值与损伤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不及FA值敏感、准确。
2012 Vol. 23 (4): 229-232 [摘要] ( 72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9 )
233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弹性的研究
阚艳敏;马 琳;吴秀萍;韩秀玲;杨 华
DOI: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cho tracking,ET)技术检测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T技术检测51例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Ⅰ组)、62例正常高值血压患者(Ⅱ组)及50例正常人(Ⅲ组)双侧颈总动脉的弹性参数,即弹性系数(β)、僵硬度(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用常规血管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进行对比分析。上述各组常规血管超声扫查未见明显异常。结果:各组左、右侧颈总动脉的各弹性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颈总动脉β较Ⅲ组明显增高,AC较Ⅲ组明显降低,Ⅰ组与Ⅱ组间的β、AC无明显差异;3组间颈总动脉的Ep、PWVβ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IMT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应用ET技术优于常规超声,能更早的发现颈总动脉弹性改变,为临床及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
2012 Vol. 23 (4): 233-235 [摘要] ( 7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40 )
236 急进高海拔地区的抗震官兵颈动脉弹性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初探
刘爱玲;姚胜银;沈丽群;曹小勇;周爱香;阴海霞;姜海艳;马丽晶;杨巧玲
DOI:
目的:应用瞬时波强(WI)技术结合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探讨高海拔低氧环境对急进高原地区的抗震官兵颈动脉弹性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急进高原地区7 d的抗震官兵(高原组)和100例平原健康官兵(对照组),应用WI技术检测两组官兵颈动脉包括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动脉顺应性(AC)、脉搏波反射增强(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在内的一系列弹性功能指标,同时检测血液中HIF-1α及VEGF的含量。结果:高原组的HIF-1α及VEGF较对照组均表达上调,PWV-WI增高(P<0.05)。两组间Ep、β、AC、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海拔低氧环境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上调可能对动脉弹性功能有调节作用,在反映颈动脉弹性功能的众多指标中,PWV-WI是急进高原地区缺氧反应的敏感指标。
2012 Vol. 23 (4): 236-238 [摘要] ( 66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8 )
239 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肺动脉内血栓与灌注缺损间的关系
谭四平;沈比先;陈丽兴;薛水培;楚二伟;刘 康;汪春荣;贾飞鸽
DOI:
目的:应用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评估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血管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15例无肺动脉栓塞患者分别行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对比分析其图像质量;20例疑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同时获得肺动脉CTA(CTPA)及肺灌注图像。用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分析肺动脉内有无血栓以及血栓的部位、数量、形态特征。用双能量肺灌注分析软件判断有无灌注缺损及缺损的部位、范围。统计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间的关系。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0例患者中,13例肺灌注图像中出现102个肺叶、肺段或亚段灌注缺损,4例共6个灌注缺损无明确血栓。11例患者CTPA轴位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43个血栓,2例CTPA显示5个血栓的患者肺内无灌注缺损。9例同时出现血栓与灌注缺损,肺内75个灌注缺损与栓塞肺动脉供血范围一致,21个灌注缺损(8个肺段、13个亚段)与肺动脉供血范围无关。结论:肺动脉内血栓与肺灌注缺损不一定匹配,综合分析双源CT低剂量对比剂双能量肺灌注图像与CTPA,可以提高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2012 Vol. 23 (4): 239-242 [摘要] ( 743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243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
杨 雨;秦石成;张瑞芳;程安玲
DOI: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短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5例(心衰组)和正常志愿者20例(对照组),其中心衰组分别于CRT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和术后3月,应用3D-STI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不同步性参数,即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AT-SD)和达峰时间最大差值(AT-Dif)。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单组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心衰患者CRT术前LVEDV、LVESV、AT-SD、AT-Dif大于对照组,心衰患者CRT术前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患者术后1周时左心室的AT-SD、AT-Dif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083),术后1周以后左心室不同步性无进一步改善(P>0.0083)。LVEDV、LVESV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083),LVEF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083)。结论:3D-STI为评价CRT的短期疗效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2012 Vol. 23 (4): 243-247 [摘要] ( 6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7 )
       病例报告
247 超声心动图诊断胸外心脏合并十字交叉心1例
陈 俊;左维嵩;张 婧
DOI:
2012 Vol. 23 (4): 247-247 [摘要] ( 66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论著
248 同反相位图像减影技术及T2校正1H-MRS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石 喻;郭启勇;夏 菲;张 兰;卞胜昕
DOI:
目的:探讨双回波同反相位(IP-OP)减影法及T2校正1H-MRS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脂肪含量(LFC)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临床怀疑脂肪肝的患者行3D T1WI IP-OP成像结合减影技术及1H-MRS检查。选取5名患者行多次回波PRESS序列以测量水、脂的T2值。采用非参数Spearman分析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评价两种影像方法定量分析脂肪肝的能力。结果:1H-MRS各峰值采用T2进行校正(T2水=33.1 ms,T2亚甲基=64.2 ms)。IP-OP减影法、1H-MRS对脂肪肝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9.2%、100%及91.2%、100%。IP-OP减影法及1H-MRS测得的脂肪含量与病理结果均呈显著的相关性(r=0.80,0.92;P<0.01)。1H-MRS可有效区分无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Z=-2.97,P<0.01)、轻度与中度脂肪肝(Z=-3.72,P<0.01)、中度与重度脂肪肝(Z=-3.25,P<0.01),IP-OP减影法可有效区分无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Z=-2.54,P<0.01)、轻度与中度脂肪肝(Z=-3.72,P<0.01),不能区分中度与重度脂肪肝(Z=-1.77,P=0.08)。1H-MRS、IP-OP减影法测得的LFC均低于病理结果(除无脂肪肝组外,Z≤-2.21,P<0.05)。结论:IP-OP减影法可简单快速的诊断脂肪肝程度,1H-MRS对脂肪肝的定量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2012 Vol. 23 (4): 248-252 [摘要] ( 702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253 肝硬化患者肝脏R2*值与血清铁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陶 冉;崔进国;张久权;王 健
DOI:
目的:应用磁共振多回波T2*扫描定量计算肝硬化患者肝脏R2*值,并与血清铁蛋白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材料和方法:对32例健康人和42例临床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行磁共振多回波T2*序列扫描,并采集静脉血样本测量血清铁蛋白浓度。应用SPIN软件分别测量健康人和肝硬化患者肝脏右叶前段和右叶后段R2*值,取其平均值与血清铁蛋白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2例健康人和42例肝硬化患者肝脏R2*值分别为(67.02±12.32) Hz和(85.30±28.48) Hz,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二者有显著差异,t=3.335,P=0.001。4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为(165.5±104.4) ng/mL(均值±标准差),R2*值与血清铁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分别为r=0.710,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R2*值明显高于健康人,证明肝硬化患者肝脏铁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肝硬化患者肝脏R2*值与血清铁蛋白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明R2*可以用于无创活体定量测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内铁浓度。
2012 Vol. 23 (4): 253-255 [摘要] ( 661 ) HTML (0 KB)  PDF  (0 KB)  ( 176 )
256 MSCT的MinIP+CPR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梁 萍;方华盛;陈更瑞;邓 琳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建(CPR)即MinIP+CPR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5例经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均于MSCT扫描后进行MinIP+CPR胆道成像并进行分析。结果:良性病变25例,其中胆管结石12例、胆总管炎症5例、胆囊结石并胆管炎6例、胰腺炎2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胆管癌10例、胆囊癌侵犯或转移累及胆管3例、胰头癌累及胆管4例、壶腹部癌3例。MinIP+CPR对良、恶性病变的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2.0%和95.0%,定性符合率分别为88.0%和90.0%。MinIP+CPR图像不同程度纠正了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作出的定位、定量或定性诊断,尤其提高了对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P<0.05)。结论:MSCT的MinIP+CPR技术能更直观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是胆道梗阻病变尤其是恶性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
2012 Vol. 23 (4): 256-259 [摘要] ( 7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260 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
罗振东;叶琼玉;陈卫国;秦耿耿;程 勇;贾 铭
DOI:
目的:探讨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9例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9例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中,位于软组织7例(包括胸壁4例、颈部2例、大腿1例),位于骨骼2例(骶骨及颌骨各1例)。7例软组织肿瘤CT平扫表现为密度均匀的中等密度4例、略低密度3例,均与肌肉组织分界不清,骨质侵蚀破坏3例;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4例。2例骨肿瘤CT平扫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周缘硬化边1例,肿瘤内肿瘤性骨小梁1例,1例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腹外型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性软组织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2012 Vol. 23 (4): 260-264 [摘要] ( 609 ) HTML (0 KB)  PDF  (0 KB)  ( 172 )
       短篇论著
26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的HRCT诊断价值
宋庆轮;窦艳玲;叶奕兰;叶 伦;何 闯;冉艮龙
DOI: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术前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经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35例,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分析锤骨柄、锤骨头、砧骨体、砧骨短脚、砧骨长脚、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的破坏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HRCT诊断锤骨柄、锤骨头、砧骨长脚、镫骨、砧镫关节的敏感度为83%、75%、77%、60%、66%,特异度为96%、96%、92%、93%、93%,准确度为94%、94%、88%、88%、88%;诊断砧骨体、砧骨短脚、锤砧关节的准确度均为100%。结论:HRCT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评价听骨链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2 Vol. 23 (4): 265-267 [摘要] ( 6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267 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
姚健楠;刘福全;缪中荣;胡志强;岳振东;赵洪伟;王 磊;杜汉萍
DOI:
目的:探讨和分析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安全性。方法: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329例,其中178例应用脑保护装置防止血栓脱落,325例应用自膨胀支架行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329例中325例植入血管支架成功(98.8%)。血管狭窄程度由支架植入前的(77.9±12.8)%降至支架植入后的(8.7±6.6)%(P<0.01)。围手术期无大卒中及死亡发生,无颅内出血发生,5例出现小卒中,应用脑保护装置及未应用脑保护装置发生小卒中的比率分别为0.6%(1/178)和2.7%(4/147),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现心跳骤停2例,经抢救恢复正常,意识丧失6例,处理后恢复意识。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是相对安全的。
2012 Vol. 23 (4): 267-269 [摘要] ( 733 ) HTML (0 KB)  PDF  (0 KB)  ( 165 )
270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CT诊断价值探讨
韦 璐;陈 刚;许 彪;阮天羽;邹 莹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成像(MSCTE)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2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肿瘤在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的增强变化,并结合三维重组进行观察。结果:良性肿瘤9例,其中腺瘤3例、平滑肌瘤2例、良性间质瘤4例;恶性肿瘤13例,其中淋巴瘤8例、恶性间质瘤2例、腺癌3例。结论:MSCTE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在小肠肿瘤诊断中价值较大,极大地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2 Vol. 23 (4): 270-272 [摘要] ( 6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70 )
273 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
宋宴鹏;李 杰;张 超
DOI:
目的:分析肠脂垂炎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肠脂垂炎的超声图像,观察病灶包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部位、彩色血流及与腹壁的粘连情况等。结果:17例病灶形态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内部回声水平与病程的发展及就诊时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包块位于回盲部2例、升结肠旁3例、降结肠旁3例、乙状结肠旁9例;病灶内无或仅有少许血流信号;13例与腹壁粘连,4例与腹壁不粘连。结论:肠脂垂炎有较典型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该病的诊断。
2012 Vol. 23 (4): 273-274 [摘要] ( 90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7 )
274 IVU和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
李志勇;林飞飞;孙 洁;干芸根;叶文宏
DOI: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IVU)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儿童重复肾畸形的诊断价值及各自的优势,以便临床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38例重复肾畸形患儿均行IVU和MRU检查,对比分析IVU和MRU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评价各自的诊断优势。结果:IVU可清楚显示功能良好的重复肾及双输尿管畸形,对功能不良的重复肾容易误诊,而MRU对积水的肾盂和输尿管显示清晰,但对无扩张的重复输尿管显示不够清晰、直观。结论:IVU和MRU诊断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各有优缺点,具有互补性,联合IVU和MRU可更好地对重复肾作出准确的诊断。
2012 Vol. 23 (4): 274-276 [摘要] ( 7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276 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分型
赵联霞;项尖尖
DOI:
目的:探讨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证实的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声像图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结合病理机制进行分型及超声鉴别诊断。结果:本组彩超诊断符合率为78.1%(25/32例)。根据超声所见及手术、膀胱镜和病理结果,将其声像图表现分为3型,Ⅰ型:局灶性增厚型18例;Ⅱ型:结节型7例;Ⅲ型:弥漫增厚型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重度慢性放射性膀胱炎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
2012 Vol. 23 (4): 276-278 [摘要] ( 625 ) HTML (0 KB)  PDF  (0 KB)  ( 264 )
278 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洪向丽;王昆宁;陈 萍
DOI: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抽吸术的疗效。方法:经阴道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分析声像图特征。在超声引导下孕囊穿刺,抽出孕囊内囊液。30例胚囊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孕囊抽吸术及甲氨蝶呤(MTX)治疗,另18例患者及12例混合包块型患者单行MTX治疗。结果:6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患者,术前平均孕囊经线及胚胎着床处血流情况等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穿刺加MTX组孕囊缩小程度、孕囊处血流减少程度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指标下降程度均明显好于单用MTX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超声是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在超声引到下孕囊穿刺治疗疗效优于单用MTX。
2012 Vol. 23 (4): 278-280 [摘要] ( 62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281 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对子宫角、间质部妊娠的诊断价值
陈双和;郑淼娟;张一清;陈飞龙;许玉姣;许微霞;赵丽萍;张祥林;田 芸
DOI: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在诊断子宫角、间质部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常规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初步诊断或疑似子宫角、间质部妊娠患者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冠状切面子宫角、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及其外侧孕囊情况。对全部间质部妊娠患者测量子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间距。所有病例术前超声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结果(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或宫腔镜手术)或随访结果(偏心位置的子宫内妊娠患者)相对照。结果:33例患者中,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诊断子宫角妊娠15例,间质部妊娠12例,峡部妊娠1例,偏心位置的子宫内妊娠5例,与手术结果和随访结果对照,除2例峡部妊娠误诊为间质部妊娠外,其余均获得准确诊断。10例经手术确诊为间质部妊娠的患者,冠状切面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间距为2~9 mm。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冠状切面在诊断子宫角妊娠、间质部妊娠和偏心妊娠的诊断中明显优于常规经腹部或经阴道二维超声;冠状切面宫角部子宫内膜边缘与孕囊宫腔侧边缘的间距在诊断子宫间质部妊娠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2 Vol. 23 (4): 281-283 [摘要] ( 6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283 基于超声影像测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精确性分析
刘庆一;李倩倩;白培瑞;崔广和
DOI: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中主要生理参数及不同计算公式预测胎儿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基于超声影像测量了183例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腹围(AC),分别计算出3个参数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此分别预测正常体质量胎儿和低体质量胎儿的体质量,并与Campbell公式的预测结果比较。结果:上述预测胎儿体质量的方程中,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结果的绝对误差的均值最小(正常体质量胎儿为214.91±152.113,低体质量胎儿为261.69±151.150),符合率最高(正常体质量胎儿为68.5%,低体质量胎儿为67.5%)。结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胎儿体质量的精确度最高,且在预测低体质量胎儿的出生体质量上的优势更大。
2012 Vol. 23 (4): 283-285 [摘要] ( 559 ) HTML (0 KB)  PDF  (0 KB)  ( 317 )
285 脊柱结核骨显像表现分析
宋 乐;张燕燕;张卫方;金仲慧;李欣欣
DOI: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骨显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骨显像及CT资料。结果:21例患者累及颈椎9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骶椎3例,7例患者同时累及2个以上脊柱节段。2例患者见单发病灶,其余19例见2个或2个以上病灶,其中呈比邻分布者18例。3例患者伴有脊柱外骨质受累,其中肋骨2例,股骨1例。41个病灶有CT对照,其中椎体型11个,椎间型14个,椎旁型9个,附件型7个。在放射性分布方面,椎体型、椎间型及椎旁型多累及相邻多个椎骨,单发病灶较少,而附件型单发病灶比例相对较高。在放射性形态方面,椎间型多为整个椎体放射性浓聚,附件型均为局灶性放射性浓聚。结论:脊柱结核的典型骨显像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呈比邻分布且不伴肋骨或四肢受累,骨显像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2012 Vol. 23 (4): 285-288 [摘要] ( 625 ) HTML (0 KB)  PDF  (0 KB)  ( 177 )
288 彩超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李建华;谢 敏;粟志华;沈文翔;庞姗姗
DOI: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预计穿刺较困难或风险较大的急危重患者90例随机分成2组,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各45例,超声引导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选择性定位实时超声引导深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无超声定位引导,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记定位穿刺置管。记录并对比两组穿刺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定位实时引导穿刺置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实时超声引导穿刺置管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救治急危重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2012 Vol. 23 (4): 288-290 [摘要] ( 644 ) HTML (0 KB)  PDF  (0 KB)  ( 267 )
       影像技术
291 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臂丛神经节后段的可行性研究
戴敏方;龚霞蓉;王 波;毕国力;张 洁;陈渝晖
DOI:
目的: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对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MR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STIR、IDEAL序列。各序列所用层厚、层间隔及扫描范围均相同。3种序列对臂丛神经节后段的组织对比度、边缘锐利度、图像质量几方面进行观察。结果:3种序列均能显示臂丛神经节后段;图像质量、组织对比度及边缘锐利度比较,IDEAL序列优于T1WI和STIR序列(P<0.05)。MPR重建后IDEAL效果最佳。结论:IDEAL是显示臂丛神经较满意的序列。
2012 Vol. 23 (4): 291-293 [摘要] ( 691 ) HTML (0 KB)  PDF  (0 KB)  ( 226 )
       病例报告
294 口咽部胃肠道外间质瘤1例
仲建全;张雨涛;邓极燃;冯 浩
DOI:
2012 Vol. 23 (4): 294-295 [摘要] ( 66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7 )
295 超声心动图诊断1例先心病复杂畸形的体会
苗雅敬;王岳恒;范晓伟
DOI:
2012 Vol. 23 (4): 295-296 [摘要] ( 591 ) HTML (0 KB)  PDF  (0 KB)  ( 170 )
296 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1例
郭 卿;赵 鹏;刘新林
DOI:
2012 Vol. 23 (4): 296-297 [摘要] ( 738 ) HTML (0 KB)  PDF  (0 KB)  ( 256 )
298 超声心动图诊断巨大室间隔夹层瘤1例
雷 琳
DOI:
2012 Vol. 23 (4): 298-299 [摘要] ( 687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299 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
张谷青;陈月芹;张新东;史志涛;王彦辉;王皆欢
DOI:
2012 Vol. 23 (4): 299-300 [摘要] ( 7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57 )
300 睾丸网管状扩张1例
贾 静;李 妍;杨松青;宋军学
DOI:
2012 Vol. 23 (4): 300-301 [摘要] ( 631 ) HTML (0 KB)  PDF  (0 KB)  ( 245 )
302 胫骨上段尤文肉瘤误诊为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分析1例
郑淞文;王绍武;孙美玉;郎志谨
DOI:
2012 Vol. 23 (4): 302-303 [摘要] ( 65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9 )
303 肱动脉入路行右锁骨下动脉分支栓塞治疗大咯血1例
陈雯雯;卢再鸣
DOI:
2012 Vol. 23 (4): 303-304 [摘要] ( 6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19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