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10年 21卷 11期
刊出日期:2010-11-20
短篇论著
病例报告
论著
761
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磁共振表现
郑奎宏;马 林;史丽静;郭 勇;黄敏华;张燕群;赵书臣
DOI:
目的:描述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I表现,探讨该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进行了MR检查的8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MR影像学表现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MRI显示6例表现为单发局限性肿块;2例表现为多发肿块。3例呈均匀长T1信号,5例呈短T1及长T1混杂信号;3例呈均匀长T2信号,5例呈不均匀长T2信号。全部8例经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病灶均有明显强化。所有8例患者的全部病变均呈团块样强化。结论:肿块样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影像学诊断较困难,MR检查常将本病误诊为肿瘤。认识其MRI表现特点有助于诊断该疾病,以避免手术造成的严重损伤,但最终确诊仍需脑活检。
2010 Vol. 21 (11): 761-764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病例报告
764
超声诊断腹腔囊性淋巴管瘤2例
雷 进;王 峰;赵 霞
DOI:
2010 Vol. 21 (11): 764-764 [
摘要
] (
953
)
HTML
(0 KB)
PDF
(0 KB) (
212
)
论著
765
外伤后早期CTP对脑挫裂伤评估的初步研究
袁 涛;全冠民;钟洪波;刘怀军;王颖杰;齐战元;魏志刚
DOI:
目的:观察外伤后48h内脑挫裂伤区CT灌注(CTP)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的变化,并确定CTP各参数图对1周后病变面积预测的准确性。方法:对18例48h内就诊的患者行CT平扫(NCCT)与CTP检查,首次检查1周后复查NCCT,测量下列4个区域的CBF、CBV及MTT:脑挫裂伤内出血区、低密度区、灶周NCCT密度正常及对侧镜像区脑实质。测量首次NCCT、CBF、CBV及MTT图像上病变面积,并与1周复查NCCT同层图像所见比较。结果:脑挫裂伤内出血区及低密度区CBF[分别为(2.42±1.62)ml/(100g·min)及(10.58±6.45)ml/(100g·min)]及CBV[分别为(0.62±0.41)ml/100g及(1.53±0.47)ml/100g]均明显下降,以低密度区参数变化范围最大;挫裂伤内出血及低密度区MTT明显延长[分别为(16.10±8.45)s及(9.69±6.31)s]。初诊时NCCT上异常密度区1周后有明显增大,以CBF与CBV图所见的异常灌注面积与1周复查时NCCT吻合度最佳(66.67%与50%)。初诊NCCT与MTT图(分别为77.78%与72.22%)常低估1周后NCCT所见病变面积。结论:脑挫裂伤血流灌注明显低于正常,以出血区CBF与CBV下降明显,而低密度区CBF变化范围最大。CBF与CBV图可较好地预测1周后病变的面积。
2010 Vol. 21 (11): 765-769 [
摘要
] (
1848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病例报告
769
脑颜面血管瘤病1例
马素凤;张铁柱;姜铁权
DOI:
2010 Vol. 21 (11): 769-769 [
摘要
] (
1110
)
HTML
(0 KB)
PDF
(0 KB) (
182
)
论著
770
超声监测激素治疗对中老年妇女乳腺的影响
莎仁高娃;姜 颖;姜玉新;林守清;孙爱军;王亚平
DOI: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监测激素治疗对绝经后及绝经过渡期妇女乳腺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将绝经期及绝经过渡期妇女分为激素治疗组及安慰剂组,利用超声观察其乳腺腺体厚度、导管直径、腺体结构的变化。结果:①激素治疗后乳腺腺体厚度无明显变化,安慰剂组腺体变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激素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导管直径均明显扩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激素治疗组与安慰剂组乳腺腺体结构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腺体结构的改变与乳腺癌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期小剂量激素治疗不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激素治疗期间利用超声密切监测乳腺结构的变化是一种简便易行且确实可靠的方法。
2010 Vol. 21 (11): 770-773 [
摘要
] (
127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774
18F-FDG PET、CT及PET/CT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余瘤诊断的Meta分析
畅智慧;刘兆玉;郑加贺;单 明;卢再鸣;郭启勇
DOI:
目的:探讨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FDG PET、CT及PET/CT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余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电子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和CNKI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4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评价18F-FDG PET、CT及PET/CT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余瘤诊断价值的文献,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MetaDiSc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诊断效能的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篇,各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CT汇总特异度最高为0.93(95%CI:0.91~0.95);PET/CT汇总敏感度最高为0.90(95%CI:0.86~0.94)。18F-FDG PET、CT及PET/CT汇总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9037、0.7372及0.9142。PET和PET/CT在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比值比上均无统计学差异。而CT由于受病灶周围炎症反应的影响而诊断准确率降低。另外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术后复查时间影响PET及PET/CT的诊断价值。结论:PET与PET/CT对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后残余瘤诊断准确率优于CT,对于肝转移癌优势更加显著,术后早期复查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有效手段。
2010 Vol. 21 (11): 774-777 [
摘要
] (
11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78
)
778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
裴 峰;徐周敏;李 娜;黄德美;贺 宁
DOI: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2例不同程度(Ⅰ~Ⅲ级)的门静脉癌栓患者行HIFU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临床症状来评价HIFU的近期有效率(CR+PR)%、临床受益率(CBR)、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Ⅰ级88.9%,Ⅱ级33.3%,Ⅲ级5%;临床受益率:Ⅰ级83.3%,Ⅱ级54.2%,Ⅲ级20%;中位生存期:Ⅰ级15.3个月,Ⅱ级10.5个月,Ⅲ级6.1个月;不良反应:Ⅰ~Ⅱ级无不良反应,Ⅲ级有上消化道出血。结论:HIFU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门静脉癌栓的方法,具有无创和较高的安全性,应用范围广,也能适合病情较重、肝功能异常、伴有腹水的、不能耐受其他方法治疗的病人。
2010 Vol. 21 (11): 778-782 [
摘要
] (
62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5
)
782
竖脊肌内骨软骨瘤1例
李 胜;邹文远;石思李
DOI:
2010 Vol. 21 (11): 782-782 [
摘要
] (
970
)
HTML
(0 KB)
PDF
(0 KB) (
167
)
783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价值
张 蕊;付 鹏;裴 茁;卢敬红;倪海洋;李 丽
DOI:
目的: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炎性假瘤(IP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6个病灶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结果:13例患者中共发现16个病灶,MR平扫示在T1WI上6个为等信号,其余10个为低信号。T2WI上7个呈低信号,5个呈略高信号,4个呈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示动脉期大部分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仅3个见轻度强化,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强化,呈周边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或偏心性小结节状强化,延迟期病灶中心无强化,病灶整体有缩小感。结论:MRI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IPL的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10 Vol. 21 (11): 783-785 [
摘要
] (
1065
)
HTML
(0 KB)
PDF
(0 KB) (
337
)
病例报告
785
超声误诊口外型舌下腺囊肿1例
薛 勤;陶江丰;邹大中
DOI:
2010 Vol. 21 (11): 785-785 [
摘要
] (
1046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论著
786
MDCT肿瘤强化指数在微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透明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许化致;郑祥武;曹国全;叶彩儿;朱姬莹
DOI:
目的:评价MDCT肿瘤强化指数在微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透明细胞癌(ccRC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手术病理证实21例微脂性RAML(平均最大径4.69cm)、52例ccRCC(平均最大径4.57cm)影像资料,测量感兴趣区(ROI,包括肿瘤及正常肾皮质)平扫、三期增强(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分泌期)CT值,计算肿瘤相对肾皮质强化指数(R),R=病灶(CTpost-CTpre)/皮质(CTpost-CTpre)(其中CTpost为感兴趣区强化后CT值,CTpre为感兴趣区平扫CT值)。两组肾肿瘤患者性别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患者年龄、肿瘤CT值、肿瘤相对强化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并应用ROC曲线评价三期R值诊断性能。结果:微脂性RAML、ccRCC组患者性别、就诊年龄、平扫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间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分泌期CT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cRCC组三期肿瘤相对强化指数R值均明显高于微脂性RAML组(P<0.01);以ccRCC为对象,三期R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9、0.767、0.748,肾实质期R值界限值为0.4649,其敏感度71.2%,特异度81%;特异度为100%时,R值界限值为0.6296,此时敏感度44.2%。结论:MDCT肿瘤强化指数可用于鉴别微脂性RAML、ccRCC。
2010 Vol. 21 (11): 786-789 [
摘要
] (
177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790
芭蕾舞学员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及价值
高树明;兰 燕;霍志毅;吴 冰;屈 辉
DOI:
目的:探讨芭蕾舞学员股骨颈前倾角(FNA)的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芭蕾舞学员行髋关节及膝关节螺旋CT扫描,测量其FNA,年龄16~24岁。24例全部为女性。结果:24例芭蕾舞学员,共测得48个FNA数值,其中FNA正常者6个,FNA增大者33个,平均19.21°,与正常成年人FNA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增大的前倾角容易引起股骨头脱位,CT是FNA测量的简单可靠的方法,对于指导芭蕾舞学员正确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2010 Vol. 21 (11): 790-792 [
摘要
] (
2056
)
HTML
(0 KB)
PDF
(0 KB) (
410
)
短篇论著
793
单纯脑泡型包虫阿苯达唑治疗后影像分析
田发奎
DOI:
目的:分析单纯脑泡型包虫的影像表现及阿苯达唑治疗后影像变化。方法:搜集拟诊脑泡型包虫经阿苯达唑治疗后病例进行影像回顾性分析。CT扫描12例,CT、MRI同时扫描8例。CT增强扫描12例,其中脑内不规则钙化10例。所有患者血或脑积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血实验、包虫皮试2项以上阳性。结果:脑实质型5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2例,混合型1例。不规则低密度影伴钙化并周边实质水肿9例,单纯钙化3例;不规则低密度影伴钙化7例;合并脑积水1例,脑水肿3例。结论:脑泡型包虫影像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可进行阿苯达唑诊断性治疗,能够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
2010 Vol. 21 (11): 793-795 [
摘要
] (
12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03
)
795
58例面颊部软组织肿块超声显像分析
王 华;杨 健
DOI:
目的:分析面颊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鉴别不同类型肿块的不同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09年58例面颊部软组织(非涎腺内部)肿块患者的超声诊断,对声像图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软组织肿块都有明显的超声异常,其中病理结果为恶性肿瘤2例,包括鼻咽癌转移1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1例,良性肿瘤47例,分别为多形性腺瘤5例,成纤维细胞瘤伴感染1例,皮脂腺囊肿15例,表皮样囊肿4例,血管瘤10例,炎症感染6例,淋巴结炎4例,牙龈鳞状细胞瘤1例,左下颌骨囊肿伴感染1例。明确外伤后形成的肿块9例,穿刺为血肿4例,手术证实为异物性包块5例。结论:超声对面颊部软组织肿块的部位、范围、定性均有重大意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2010 Vol. 21 (11): 795-796 [
摘要
] (
1092
)
HTML
(0 KB)
PDF
(0 KB) (
190
)
797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应用分析
林 腾;林蘅蘅;王金宏;许映斌
DOI: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患者共53个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病灶弹性成像情况,病灶按良恶性分为A组(28个,良性),B组(25个,恶性),观察弹性图特征并评分,测量病灶灰阶面积(GA)、弹性成像面积(EA),计算EA/GA比值,并进行对照。结果:弹性图上多数良性病灶的边界不及恶性病灶清晰;弹性成像评分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EA/GA比值高于A组(P<0.01);较大的恶性病灶EA/GA比值大于较小的恶性病灶(P<0.01)。结论:弹性成像评分及其图像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
2010 Vol. 21 (11): 797-799 [
摘要
] (
2029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799
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MSCT诊断
钱林清;周建春
DOI:
目的:探讨MSCT对主动脉夹层及壁内血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主动脉夹层及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MSCT资料。结果:43例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显示内膜破口;内膜钙化斑块内移16例;附壁血栓12例,25例主动脉重要分支受累,8例重要脏器动脉起自假腔,胸腔积液22例,心包积液6例;7例壁内血肿病例均表现为主动脉壁增厚≥5mm,平扫血肿CT值45~71HU,增强后7例可见多发点状渗漏,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胸腔积液4例,内膜钙化内移2例。结论:MS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可靠、快速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和壁内血肿的直接、间接征象,鉴别主动脉夹层与壁内血肿。
2010 Vol. 21 (11): 799-801 [
摘要
] (
11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1
)
801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位移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
吴 婷;陈 莉
DOI: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MAD),探讨MAD作为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50例患者均采用Simpson’s法描记心内膜面来测定左室收缩功能以及应用2D-S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向心尖方向的位移,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MADMidpt)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良好(r=0.97, P<0.01),用2D-STI测定收缩期二尖瓣瓣环中点位移距离5.3mm作为一个切断点值,预测LVEF≤30%的敏感性90%,特异性90%。结论:用2D-STI技术测定二尖瓣瓣环位移是一种快速可靠,简便的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2010 Vol. 21 (11): 801-803 [
摘要
] (
101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804
26例混合细胞性肝癌的CT和MRI诊断
赵 峰;许顺良;林 坚;郑继爱
DOI:
目的:探讨混合细胞性肝癌(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HC的CT和MRI影像表现。结果:本组26例中有2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25例CT平扫所有瘤灶均为结节状或团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楚或模糊。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不同的强化方式: I型为快进快出型(5例);II型为慢进慢出型(13例);III型为此起彼伏型(7例)。4例MRI平扫T1WI上病灶基本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内有不规则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表现为2种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快进快出型,2例);III型(此起彼伏型,2例),该2例中有1例仅行MRI检查。综合CT和MRI检查,呈现此起彼伏型的病例共计8例。结论:大部分MHC的CT及MRI表现缺乏特征性,但部分病例呈现此起彼伏型的强化方式有助于提示本病的诊断。
2010 Vol. 21 (11): 804-806 [
摘要
] (
1185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807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尿NAG对亚临床肝肾综合征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齐铮琴;吕春艳;郝殿进
DOI: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亚临床肝肾综合征(HR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功能正常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和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肾动脉内径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检测尿中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与正常健康者对照。结果:代偿组肾动脉内径(D)为0.53±0.04,阻力指数(RI)为0.65±0.08,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失代偿组D为0.39±0.06,RI为0.73±0.06,比对照组和代偿组有明显变化(P<0.01)。尿NAG在对照组是(6.4±3.2)U,代偿组和失代偿组分别为(11.9±5.6)U和(37.8±26.3)U(P<0.01)。以大于对照组x±3s为亚临床HRS的诊断标准,失代偿组中70%可诊断为亚临床HRS,RI值均>0.7;而RI>0.7的患者中63.6%可诊断为HRS。结论:肝硬化进展病程中,肾血流动力学变化逐渐加重,失代偿组中有许多亚临床HRS患者。多普勒超声能敏感、客观地反应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亚临床HR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0 Vol. 21 (11): 807-808 [
摘要
] (
1192
)
HTML
(0 KB)
PDF
(0 KB) (
244
)
809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再认识
李祖坤;刘 健;李敬东;安 姝;唐 艳
DOI: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4%,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为82.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98.6%,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为86.9%。结论: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010 Vol. 21 (11): 809-810 [
摘要
] (
10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811
大肠黏液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梁晓超;王伯胤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大肠黏液腺癌的诊断价值与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大肠黏液腺癌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单层肠壁增厚14例,肠壁增厚伴肠腔内肿块18例,伴肠腔外肿块6例。增厚肠壁低密度无强化5例,伴小斑片强化8例,肠内、外壁轻度强化、中间层为低密度无强化25例,肠内外肿块为囊性均匀低密度10例,囊性肿块内伴小结节状、斑片状、分隔状轻中度强化14例,增厚肠壁及囊性肿块与黏液腺癌分泌大量黏液聚集成黏液湖有关。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淋巴及远处脏器转移21例。砂粒状钙化12例,为大肠黏液腺癌的重要征象。结论:大肠黏液腺癌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CT有助于它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但位于特殊部位需要仔细分析,提高术前正确率。
2010 Vol. 21 (11): 811-814 [
摘要
] (
107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2
)
814
高位肛瘘术前MRI与临床诊断的比较分析
潘兆春;陈邑岐;钱海华;何雯玉;陈玉根;黄继承;曾 莉
DOI:
目的:探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I对高位肛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高位肛瘘,在术前利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扫描,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MR检查结果及术前临床一般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术前MRI在诊断肛瘘侵犯位置高低方面的准确率为83.3%,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6.7%;术前MR在肛瘘内口诊断方面的准确率为80.0%,术前一般检查的准确率为53.3%,肛瘘的MR检查与术前一般检查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相控阵线圈高分辨MR检查,能较准确地判断肛瘘侵犯部位的高低以及内口的位置,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时避免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0 Vol. 21 (11): 814-816 [
摘要
] (
11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23
)
817
全身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崔炳强
DOI: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MRI、CT、PSA测定。结果:全身骨显像与MRI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均高于CT检查;全身骨显像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为骨盆、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结论: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2010 Vol. 21 (11): 817-818 [
摘要
] (
10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819
超声对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诊断价值
姚晓松;张 颖;陈 菲;陈秀峰;许晓辉
DOI:
目的:探讨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声像学特征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蜂窝组织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1例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患者均经手术或随访证实,大致把早期皮下蜂窝组织炎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以下4型:8例声像图表现为皮下高回声增多,3例表现为皮下团块状混合回声,4例表现为皮下异常增多的高回声区伴内部暗区,6例表现为皮下脂肪层内的高回声并其间匐行的低回声区。结论:超声在诊断皮下早期蜂窝组织炎中能较早期地提示临床病变的性质、位置及范围,有利于临床及时明确诊断控制病情。
2010 Vol. 21 (11): 819-820 [
摘要
] (
1251
)
HTML
(0 KB)
PDF
(0 KB) (
184
)
820
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分析
刘 栋;夏 鹏;蒋兆贯;张 涌;沈 娟
DOI:
目的:探讨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CT诊断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46例初诊及其2周后复查的CT资料,按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分组,统计枢椎齿状突侧移位等CT诊断征象的阳性率。结果:枢椎齿状突侧移位在初诊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在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寰枢椎旋转在初诊组、部分改善组均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部分改善组与明显改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诊断儿童寰枢关节半脱位时,枢椎齿状突后移位、寰枢椎旋转及寰枢椎旋转功能障碍的临床价值是明确有意义的,枢椎齿状突侧移位征象的诊断价值是受限制的。
2010 Vol. 21 (11): 820-822 [
摘要
] (
1097
)
HTML
(0 KB)
PDF
(0 KB) (
239
)
822
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临床和MRI表现
杨志远;黄 伟;余 东;张 笑
DOI:
目的:探讨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特点;临床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及嘱咐患者减轻负重并按时随访;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结果:11例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患者男8例,女3例,双侧髋关节同时受累1例,单侧髋关节受累10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6例;病变累及股骨头2例,累及股骨头、颈和股骨粗隆9例;关节腔少量积液5例;初次MRI扫描病变区域骨髓在T1WI为低信号11例;T2WI为高或略高信号9例,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STIR)均为高信号;急性期关节腔可伴有少量积液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5例;3个月后复查,患者病变区域骨髓异常信号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8例,1例病变范围部分缩小,5例关节腔少量积液均已吸收;6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病变区域骨髓信号正常。结论:MRI对髋关节一过性骨髓水肿综合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2010 Vol. 21 (11): 822-824 [
摘要
] (
1193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825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
刘武岩;杨 璐;宋晓东;朱 胜;王 哲
DOI: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102个囊肿)腘窝囊肿患者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超声随访。结果:经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超声诊断腘窝囊肿的准确率为100%;经超声准确定位后,本组腘窝囊肿术后复发率为10.78%。结论:超声诊断腘窝囊肿准确可靠,其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而且能够准确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2010 Vol. 21 (11): 825-826 [
摘要
] (
1017
)
HTML
(0 KB)
PDF
(0 KB) (
300
)
827
MR扩散张量成像在软组织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王洪波;陈焱君;吴泽文;肖 林
DOI: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用于软组织肿瘤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材料与方法:34例软组织肿瘤,良性肿瘤14例,恶性肿瘤20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和DTI成像,计算并分析良、恶性肿瘤中心区、肿瘤周边区及邻近正常软组织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体积比各向异性值(VrA),重建病变周围扩散张量成像,并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14例良性肿瘤和20例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周边区的FA值和VrA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良、恶性肿瘤中心区FA值和VrA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手术病理检查,20例恶性肿瘤手术病例中,16例肿瘤组织周边与邻近正常软组织分界不清。14例良性肿瘤中,11例可见包膜,与邻近正常软组织边界清晰。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用于评价软组织肿瘤的内部结构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良、恶性软织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2010 Vol. 21 (11): 827-829 [
摘要
] (
1110
)
HTML
(0 KB)
PDF
(0 KB) (
222
)
影像技术
830
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CT成像:不同浓度对比剂的对照研究
缪熙音;陈 刚;陈文芳;陆海峰;张利军;曾良斌;陆秀良;周建军
DOI:
目的:比较不同对比剂在64排螺旋CT胰周血管MSCTA检查中的成像效果。材料与方法:40例患者分为300组和370组,分别注射300mgI/ml优维显90ml、370mgI/ml优维显70ml加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率均为3ml/s。延迟时间为25s、50s、85s。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入口、腹腔干开口、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及门静脉的CT强化值。结果:370组腹主动脉各节段的CT强化均值均明显高于300组(P<0.05);两组门静脉强化均值差异很小(P>0.05)。结论:370组注射的对比剂总量和碘受量少于300组,但动脉显示效果优于300组,而门静脉的显影相似。
2010 Vol. 21 (11): 830-832 [
摘要
] (
1152
)
HTML
(0 KB)
PDF
(0 KB) (
227
)
病例报告
833
肾肉瘤样癌1例
张 莉;李 荔;张广英
DOI:
2010 Vol. 21 (11): 833-833 [
摘要
] (
970
)
HTML
(0 KB)
PDF
(0 KB) (
436
)
834
脾巨大血管瘤超声表现1例
王立刚;王 颖;孙终霞;洪晓平
DOI:
2010 Vol. 21 (11): 834-835 [
摘要
] (
1060
)
HTML
(0 KB)
PDF
(0 KB) (
247
)
835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2例
贾 楠;惠 萍;王新江;崔志鹏;李天文;李征芳;陈 波
DOI:
2010 Vol. 21 (11): 835-836 [
摘要
] (
967
)
HTML
(0 KB)
PDF
(0 KB) (
20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