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8年 19卷 4期
刊出日期:2008-04-20

病例报告
 
       论著
229 小儿四脑室区肿瘤的MRI诊断
王丽君;宋清伟;魏 强;徐 斌
DOI: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四脑室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图像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8例中髓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肿瘤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髓母细胞瘤都来源于小脑蚓部,6例合并小囊变,1例合并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5例来源于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2例来源于脑干,有大囊变,呈半环形、环形强化,有强化壁结节;分化差者形状不规则,呈不规则厚壁强化,壁结节多。室管膜瘤2例来源于第四脑室,囊变较小;1例来源于小脑蚓部,有大囊变;信号混杂不均,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强化。神经鞘瘤来源于第四脑室,呈分叶状,下部有囊变,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R对小儿四脑室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008 Vol. 19 (4): 229-231 [摘要] ( 1224 ) HTML (0 KB)  PDF  (0 KB)  ( 383 )
232 FDG PET/CT显像中老年人肺门、纵隔高代谢淋巴结分布类型的临床意义
姚稚明;屈婉莹;刘甫庚
DOI:
目的:本研究旨在以PET/CT FDG显像为手段,探讨老年患者肺门、纵隔淋巴结代谢变化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肺门纵隔淋巴结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60岁的FDG PET/CT显像受检者61例纳入研究。根据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HML)分布状况,将受检者分为4组:无HML者为A组、双侧HML者为B组、肺部占位性病灶同侧HML高代谢者为C组、其他HML者为D组。结果:35/61例(57.4%)老年受检者出现高代谢肺门和纵隔淋巴结。61例受检者中,分别有7例和54例发生和没发生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A、B、C、D组受检者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分别为0、3、4和0例,非淋巴结转移分别为26、13、2和13例,χ2为23.9,P<0.001。结论:老年人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发生率高,肺门和纵隔高代谢淋巴结分布形态对于判断是否为恶性病变累及有帮助。
2008 Vol. 19 (4): 232-234 [摘要] ( 1329 ) HTML (0 KB)  PDF  (0 KB)  ( 274 )
235 磁共振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孙爱敏;朱 铭;钟玉敏;王 谦
DOI:
目的:评价磁共振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RI应用于96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检查中,平均年龄5.71岁(5天~24岁),姑息术后64例,根治术后32例,扫描序列包括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FIESTA),双反转恢复序列(double IR),相位流速编码技术(PC-MRI),CE-MRA。结果:96例中MRI诊断18处ECHO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残余心外大血管解剖畸形及吻合口狭窄。23例腔肺吻合(Glenn)术后中5例奇静脉扩张,PC-MRI测得奇静脉内血流为逆向血流。5例全腔肺吻合(Fontan)术后2例血流动力学等效于Glenn术后。5例TOF根治术后中3例肺动脉轻-中度返流,2例重度返流,2例左右肺动脉血流比严重失调。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其中一支肺静脉严重狭窄的患儿中,PC-MRI测得同侧肺动脉流速降低,舒张期反向血流。结论:心脏MRI除了能提供任一平面清晰的心血管解剖图像,结合电影序列及相位编码技术还能提供全面的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信息,是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随访中的理想影像学诊断方法。
2008 Vol. 19 (4): 235-238 [摘要] ( 2277 ) HTML (0 KB)  PDF  (0 KB)  ( 413 )
239 腹部Castleman’s病的多层螺旋CT表现
潘 鑫;毕纯龙;万 霞
DOI:
目的:分析Castleman’s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s病患者的MSCT表现,总结其MSCT特征。结果:9例中5例位于腹盆腔,4例位于腹膜后。9例中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局限型7例病理诊断均为透明血管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多数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在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大动脉。局限型和弥漫型各1例为浆细胞型,表现为腹膜后多个软组织结节,轮廓光整,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结增生症的CT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密切相关,局限透明血管型Castleman’s病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弥漫浆细胞型Castleman’s病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2008 Vol. 19 (4): 239-242 [摘要] ( 2617 ) HTML (0 KB)  PDF  (0 KB)  ( 228 )
243 颞叶癫痫1H-MRS变化分析
张立华;杨 宁;陆菁菁;冯 逢;有 慧;姜 波
DOI: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1H-MRS的变化及定侧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H-MRS对147例TLE内侧颞叶结构NAA/Cr、NAA/(Cr+Cho)、Cho/Cr、mI/C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LE组患侧NAA较对侧及对照组减低(P<0.05),Cho和mI未见统计学差异;存在侧别优势的TLE组NAA减低以患侧为著,与无侧别优势的TLE组不同;海马硬化组和隐源性TLE组NAA定侧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0.45%和50%,1H-MRS与脑电图(EEG)一致性分别为66%和50%,海马硬化组1H-MRS与EEG在TLE定侧诊断上未见明显差异。结论:NAA可提供与TLE定侧相关信息,未发现Cho、mI对TLE的定侧诊断意义。
2008 Vol. 19 (4): 243-246 [摘要] ( 1357 ) HTML (0 KB)  PDF  (0 KB)  ( 196 )
       病例报告
246 超声诊断右心房血管肉瘤1例
代妮娜;刘燕娜;李沿江
DOI:
2008 Vol. 19 (4): 246-246 [摘要] ( 1148 ) HTML (0 KB)  PDF  (0 KB)  ( 285 )
       论著
247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16层CT诊断
董海波;李 晖;王 波;罗雪芬;朱海东;刘亚萍;陈意敏
DOI: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例;14例急性患者均伴发范围较广泛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10例合并中量以上血性胸腔、纵隔及心包积液,而1例慢性患者仅为局限的假性动脉瘤,不合并壁内血肿及血性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2008 Vol. 19 (4): 247-249 [摘要] ( 3297 ) HTML (0 KB)  PDF  (0 KB)  ( 340 )
250 多层螺旋CT及超声内镜对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李欠云;高 燕;蔡红芳;谢彩萍;樊树峰
DOI: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的16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MT 37例,术前37例均行CT平扫,35例行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GIST)31例(食道1例,胃19例,小肠6例,直肠1例,胃肠外4例),平滑肌瘤4例(食道3例,胃1例),胃神经源性肿瘤2例。①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无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良性GIMT及交界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良性GIMT肿块直径1.0~3.0cm,平均2.16cm。胃交界性GIST直径1.2~3.5cm,平均2.24cm。恶性GIMT强化不均匀,肿瘤最大径3.5~16.0cm,平均6.9cm,可有邻近脏器侵犯。定位准确率30/37(81.08%),定性准确率20/37(54.05%)。②EUS表现:内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EUS显示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改变,良性GIMT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0.5~3.5cm,平均1.75cm。恶性GIMT回声多不均匀,可伴有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可有浸润性改变,肿瘤最大径6.0~10cm,平均9.2cm。定位准确率16/17(94.12%),定性准确率15/17(88.23%)。结论:MSCT和EUS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浸润情况,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2008 Vol. 19 (4): 250-254 [摘要] ( 1416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病例报告
254 彩超诊断右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股动静脉瘘形成1例
胡亚飞
DOI:
2008 Vol. 19 (4): 254-254 [摘要] ( 1290 ) HTML (0 KB)  PDF  (0 KB)  ( 269 )
       论著
255 良性前列腺增生MSCT多期增强特征与VEGF、bFGF表达和血管生成关系的探讨
刘金刚;王 滨;牛庆亮;王锡臻;杜汉旺
DOI: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与VEGF、bFGF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5例BPH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免疫组化检测增生组织的VEGF、bFGF的表达以及MVD和微血管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将MSCT强化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见BPH强化峰值71.43%(25/35)位于延迟期(180s),28.57%(10/35)位于静脉期(75s);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3%(11/35)和14.29%(5/35)。MVD与VEGF、bFGF有相关性(P<0.01);MAV与MVD、VEGF、bFGF亦有相关性(P<0.01),与微血管的平均直径、平均周长、平均面积呈负相关(P<0.01),与微血管的异型指数无相关性(P>0.01);VEGF与bFGF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bFGF、VEGF及MVD在BPH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MSCT强化特征与增生组织中bFGF、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关系密切。
2008 Vol. 19 (4): 255-258 [摘要] ( 145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4 )
259 增强MR血管造影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中的应用
金 彪;王群山;张忠阳;朱锦勇;朱礼华;张永平;李玉华;朱 铭
DOI:
目的:评价MRI,特别是增强MR血管造影检查(CE-MRA)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8~75岁,平均60.4岁)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病人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肺静脉及左心房的显示情况及肺静脉的变异程度。结果:所有MR影像资料均能清晰显示左心房及肺静脉,多数病人(19例,82%)属经典型(左心房两侧均有两个独立开口),4例(18%)病人有变异,其中3例(13%)左侧为共干(一个开口),1例(4%)左侧为三支肺静脉,3例左侧共干中1例右侧为三支肺静脉。CE-MRA序列显示肺静脉开口率(100%)要高于Double-IR序列(61.5%)和FIESTA序列(71.4%)。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中,MRI及CE-MRA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准确提供肺静脉解剖路线图和相关实用数据。
2008 Vol. 19 (4): 259-261 [摘要] ( 1254 ) HTML (0 KB)  PDF  (0 KB)  ( 208 )
262 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
汪银玉;谭理连;李扬彬;崔恩铭;李树欣
DOI:
目的:探讨肝癌在动脉三期的强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癌27例,分别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扫描时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18s、24s、30s。结果: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动脉中期无强化3例,强化2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16例,肿瘤实质样强化8例。动脉晚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血管样强化4例,肿瘤实质样强化23例。结论:动脉三期均能很好反应肝癌的强化特点,动脉中期肿瘤血管显影较佳,动脉晚期肿瘤整体强化较佳。
2008 Vol. 19 (4): 262-264 [摘要] ( 1434 ) HTML (0 KB)  PDF  (0 KB)  ( 230 )
265 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附32例报告)
冯 博;石 强;徐 克;苏红英;黄 昆;梁松年;张曦彤;肖 亮
DOI:
目的:探讨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低位梗阻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32例恶性胆道低位梗阻患者(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岁),术前经CT和MRCP证实为恶性胆道低位梗阻。其中,胰头癌12例,胃癌术后淋巴结转移5例,膀胱癌淋巴结转移1例,壶腹周围癌6例,胆总管癌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32例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右侧腹壁穿刺28例,剑突下穿刺4例),于胆总管末端跨越Vater置入32枚自膨式胆道支架。结果:32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支架位置良好,胆汁通畅。术中无胆道出血,无胆汁渗漏及胆管破裂。术后总胆红素由(205.7±16.2)mg/dl降为(35.5±6.7)mg/dl。术后12小时发生急性胰腺炎1例,对症治疗后出院。术后30天内发生胆系感染2例,抗炎治疗好转后出院。随访1~26个月(平均15.4个月),6例再发支架内梗阻(其中5例再行支架治疗或引流治疗,1例未治疗死亡),2例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行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后缓解。6例由于肿瘤转移非黄疸性死亡。结论:跨越Vater壶腹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低位胆道梗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2008 Vol. 19 (4): 265-268 [摘要] ( 1240 ) HTML (0 KB)  PDF  (0 KB)  ( 191 )
       病例报告
268 神经鞘黏液瘤1例
陈水斌;黄艳丽;许孟君
DOI:
2008 Vol. 19 (4): 268-268 [摘要] ( 1058 ) HTML (0 KB)  PDF  (0 KB)  ( 217 )
       论著
269 肠系膜血管CTA诊断小肠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
庞闽厦
DOI:
目的:探讨肠系膜血管CTA诊断小肠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小肠缺血患者的肠系膜血管CTA表现,12例为急性缺血,10例为慢性缺血。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有无狭窄、扩张、充盈缺损、聚集、移位。结果:12例急性缺血病人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突然中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5例,表现为管腔内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血栓3例,表现为管腔内完全性或不全性充盈缺损;肠系膜上动脉夹层2例,表现为真假腔形成及之间的内膜片。10例慢性缺血病人中,粥样硬化性缺血6例,4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闭塞伴Riolan血管弓形成;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2例,表现为管腔球形扩张;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缺血性肠病2例,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增粗、“梳状”排列。结论:肠系膜血管CTA能够明确诊断小肠缺血的病因。
2008 Vol. 19 (4): 269-271 [摘要] ( 1242 ) HTML (0 KB)  PDF  (0 KB)  ( 234 )
272 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诊断中的价值
王思云;杨有优;周旭辉;王淑侠;徐卫平
DOI: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法洛四联症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或心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21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4例有手术结果,7例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64层螺旋CT对21例患者均显示了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及右室壁肥厚。合并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6例,右位主动脉弓4例,双主动脉弓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7例,迷走左头臂静脉3例,单支冠状动脉1例和大的主肺侧支动脉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不仅显示了心脏的解剖畸形,还清晰显示了冠状动脉及肺动脉的发育情况。64层螺旋CT是一种诊断法洛四联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2008 Vol. 19 (4): 272-275 [摘要] ( 2199 ) HTML (0 KB)  PDF  (0 KB)  ( 225 )
276 急性跟腱撕裂的超声诊断
王枫钊
DOI:
目的:评价急性跟腱撕裂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2例有急性踝关节损伤病史、经手术证实为跟腱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2例超声均有异常表现,诊断跟腱完全撕裂27例,部分撕裂5例。表现为跟腱腱束连续性完全中断或部分中断。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超声能准确显示跟腱撕裂的部位和程度,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 Vol. 19 (4): 276-277 [摘要] ( 1239 ) HTML (0 KB)  PDF  (0 KB)  ( 414 )
278 螺旋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各关节面受累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杨可乐;付玉存;贾慧娟
DOI: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平面及表面重建来探讨跟骨骨折的特征及其在跟骨各关节面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经CR或临床检查可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患者,应用LightSpeedQ/i GE 4层扫描机进行检查,对35例47侧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多平面及表面重建。对骨折进行分型,同时分析各关节面受累情况。结果:跟骨结节位扫描是显示各关节受累总数最多的一种方法(95/101),在准确显示后关节骨折(46/47)与轴位(39/47)间有统计学差别。冠状位重建是显示距下中(14/14)、后(47/47)关节面受累的较佳方法,但11侧(11/47)骨折后关节面压缩及旋转移位在冠状位上没有被准确的反映出来,而在矢状重建中则准确的被显示。约60%的患者未发现独立的前关节。跟骰关节的骨折在轴位(32/32)、结节位(32/32)得到较准确的显示。三维重建是观察骨折整体空间改变的一种方法。结论:螺旋CT重建在跟骨各关节面骨折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008 Vol. 19 (4): 278-281 [摘要] ( 1379 ) HTML (0 KB)  PDF  (0 KB)  ( 263 )
       综述
282 肩袖撕裂MR影像分析
王丰哲;潘诗农
DOI:
2008 Vol. 19 (4): 282-284 [摘要] ( 1255 ) HTML (0 KB)  PDF  (0 KB)  ( 211 )
       论著摘要
285 情感反应中杏仁核激活的磁共振功能成像
张 权;张云亭;李 威;张 敬
DOI:
2008 Vol. 19 (4): 285-286 [摘要] ( 12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83 )
287 脊柱硬膜外蛛网膜囊肿的影像诊断
李玉清;崔建岭;任进军;孙英彩
DOI:
2008 Vol. 19 (4): 287-289 [摘要] ( 1086 ) HTML (0 KB)  PDF  (0 KB)  ( 249 )
289 鼻原发自然杀伤性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漆 军;刘巧俐
DOI:
2008 Vol. 19 (4): 289-291 [摘要] ( 1151 ) HTML (0 KB)  PDF  (0 KB)  ( 236 )
291 高频彩色超声对男性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唐仕军
DOI:
2008 Vol. 19 (4): 291-292 [摘要] ( 1841 ) HTML (0 KB)  PDF  (0 KB)  ( 199 )
292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癌(附28例分析)
赵南义;林文平
DOI:
2008 Vol. 19 (4): 292-293 [摘要] ( 1018 ) HTML (0 KB)  PDF  (0 KB)  ( 278 )
294 中肠未旋转的螺旋CT表现和诊断意义
李雪丹;李 红;徐荣天
DOI:
2008 Vol. 19 (4): 294-295 [摘要] ( 1117 ) HTML (0 KB)  PDF  (0 KB)  ( 384 )
296 腹股沟疝的CT诊断
曾庆娟;许崇永;吴爱琴;方必东;陈雪鹏;黄 磊;杨超颖
DOI:
2008 Vol. 19 (4): 296-297 [摘要] ( 2649 ) HTML (0 KB)  PDF  (0 KB)  ( 357 )
       影像技术
298 浅谈正电子药物生产与合成系统的基本维护与质控
韩春起;张大龙;李亚明
DOI:
2008 Vol. 19 (4): 298-299 [摘要] ( 1294 ) HTML (0 KB)  PDF  (0 KB)  ( 220 )
       病例报告
300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1例
易亚辉;周建胜;吕仕才
DOI:
2008 Vol. 19 (4): 300-301 [摘要] ( 1036 ) HTML (0 KB)  PDF  (0 KB)  ( 238 )
301 口咽混合瘤1例
胡兴荣
DOI:
2008 Vol. 19 (4): 301-301 [摘要] ( 1024 ) HTML (0 KB)  PDF  (0 KB)  ( 480 )
302 鞍区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石建成;刘怀军;张玉伟
DOI:
2008 Vol. 19 (4): 302-303 [摘要] ( 1166 ) HTML (0 KB)  PDF  (0 KB)  ( 214 )
303 骶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刘莉丽;韩福刚;陈 东;武艳君;傅家庆;周书华
DOI:
2008 Vol. 19 (4): 303-304 [摘要] ( 1113 ) HTML (0 KB)  PDF  (0 KB)  ( 274 )
304 彩超诊断胎儿脐带脱垂1例
张玉华;薛晓艳;张丽凤;任春燕
DOI:
2008 Vol. 19 (4): 304-304 [摘要] ( 1093 ) HTML (0 KB)  PDF  (0 KB)  ( 221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