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期刊信息  
创刊日期:1990年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
               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
         中国医科大学
承办单位:辽宁省医学影像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编辑部
刊  期:月刊
 
2007年 18卷 10期
刊出日期:2007-10-20

病例报告
 
       论著
685 脑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CT平扫表现及影像学诊断策略
邬美惠;王 娟;周义成
DOI:
目的:分析脑静脉窦/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CVT)CT平扫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以便提高CT平扫对CVST/CVT的早期认识,优化诊断方法,减少误诊。材料与方法:搜集拟诊为CVST/CVT病例25例的平扫及部分增强病例,经与MR与DSA等对照。重点回顾会诊前后血栓本身的CT平扫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并进行对照,比较两者的结果。结果:CT平扫初诊血栓的直接征象的阳性率为13/25,阴性率为12/25,其中假阳性3例,假阴性8例。会诊后血栓阳性征象为21/25,阴性率为4/2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别有显著性。而脑实质改变,会诊前检查的阳性率为20/25,阴性为5/20,而会诊后影像学阳性率为21/25,阴性为4/25,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差别无显著性。同时分析了CT平扫误诊原因及正确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策略。结论:CVST/CVT CT初次平扫,大多都有血栓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正确认识这些征象,可以提示CVST/CVT的存在,并推荐立即行CTV检查来证实CT平扫的初步意见。
2007 Vol. 18 (10): 685-688 [摘要] ( 1230 ) HTML (0 KB)  PDF (1067 KB)  ( 647 )
689 18F-FDG PET/CT、CT在乳腺癌治疗疗效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孙 琳;高再荣;张永学;贾 清;吴志坚;常 伟
DOI: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CT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临床疑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方法(标准摄取值,SUV)分析肿瘤病灶摄取FDG的程度,并参考近期病理检查及CT结果。结果:27例复发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活检或细胞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有局部转移,PET/CT显像和CT检查灵敏度分别为96.30%,62.96%,PET/CT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的差异有显著性(χ2=9.247,P<0.05)。14例患者行PET/CT双时相检查,乳腺癌术后患者确诊为转移的9例患者,SUV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准确性更高,优于CT,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2007 Vol. 18 (10): 689-692 [摘要] ( 1463 ) HTML (0 KB)  PDF (1040 KB)  ( 526 )
693 64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诊断肾上腺常见肿瘤的临床研究
孙洪赞;于 涛;廖 伟
DOI: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相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肾上腺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转移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6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肾上腺肿块的动态增强CT表现特征(各期CT值、造影剂绝对廓清率和相对廓清率)。结果:肾上腺腺瘤37例,嗜铬细胞瘤17例,转移性肿瘤10例。腺瘤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均低于嗜铬细胞瘤,以动脉期明显(P<0.01);腺瘤平扫、动脉期及延迟期CT值低于转移瘤,以延迟期明显(P<0.01);腺瘤造影剂廓清率大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嗜铬细胞瘤仅动脉期CT值大于转移瘤。结论:64层螺旋CT为肾上腺的显示和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提供了保证;而肾上腺肿瘤不同CT扫描时相和不同参数的特点为肾上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2007 Vol. 18 (10): 693-695 [摘要] ( 1264 ) HTML (0 KB)  PDF (1068 KB)  ( 577 )
696 嗅神经母细胞瘤的MRI表现
林志春;陈燕萍;吴慧莹;张雪林
DOI:
目的:分析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部位及其MRI影像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嗅神经母细胞瘤13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MRI扫描结果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3例嗅神经母细胞瘤中,I期0例,II期3例,III期10例。13例肿瘤均破坏筛骨,部分肿瘤破坏蝶骨、上颌骨及纸板,10例肿瘤突破颅底而累及脑实质,其中7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呈“指样”水肿,4例肿瘤内出现囊变、出血,3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出现多个囊变区。7例肿瘤基本为实性。增强扫描其实性部分呈现中度甚至明显强化。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生长部位、肿瘤的形态、肿瘤的信号特征及对周围骨质及器官的破坏,对于此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2007 Vol. 18 (10): 696-698 [摘要] ( 1245 ) HTML (0 KB)  PDF (1198 KB)  ( 497 )
699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价值
刘庆华;彭晓卫;严济泳;李先文;刘菲斯
DOI:
目的:探讨各类型冠状动脉瘘(CAF)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图像特征及超声心动图诊断CAF的价值。方法:对11例CAF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CAF图像特征及规律性。结果:根据CDE图像特征对11例患儿作出正确诊断。CAF的CDE具有明显的图像特征:①在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异常血流束信号;②瘘的冠状动脉明显扩张;③右冠状动脉瘘多见,瘘入右心系统者最常见;④瘘入右房、右室、左房、肺动脉时均为双期连续湍流频谱,瘘入左室时为舒张期湍流频谱。结论:CDE对CAF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2007 Vol. 18 (10): 699-701 [摘要] ( 1274 ) HTML (0 KB)  PDF (1304 KB)  ( 775 )
702 MS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高建华;卢瑞沾
DO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疑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6层螺旋CT主动脉增强血管成像扫描,然后将数据送工作站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RP)、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仿真内窥镜重建(VE)。结果:63例病人中,正常者7例,异常者56例。异常病例中单纯主动脉钙化4例,主动脉粥样硬化52例,并发主动脉瘤5例,并发主动脉夹层7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主动脉血管成像对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瘤和夹层诊断具有快速、准确、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2007 Vol. 18 (10): 702-704 [摘要] ( 1366 ) HTML (0 KB)  PDF (955 KB)  ( 925 )
705 肾嫌色细胞癌的病理和CT表现
李惠章;李 威;何淑蓉;潘纪戍;周 诚
DOI: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C)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准确率。方法:结合手术病理标本特征,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实性肿块,大小3.5~9.0cm,平均5.43cm。肿块中心均位于肾髓质内,不同程度地向肾窦及肾皮质膨胀样生长。4例病人中,3例肿块平扫呈均匀密度,1例肿块内有散在的小钙化;增强后扫描3例肿瘤呈轻至中度持续强化,密度低于肾实质,1例肿块内有稍低密度影。结论:CT是RCCC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发现病变、判断预后的可靠方法。
2007 Vol. 18 (10): 705-709 [摘要] ( 1661 ) HTML (0 KB)  PDF (2323 KB)  ( 680 )
710 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增强MR成像在脾脏荷VX2肿瘤动物模型的影像学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阳红艳;许乙凯;吴元魁;刘文源;吕国士;曹国洪
DOI:
目的:建立大鼠脾脏VX2肿瘤模型,分析大鼠脾VX2肿瘤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MR图像上信号强度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探讨SPIO增强MR在大鼠脾脏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制作8只脾脏荷VX2肿瘤模型鼠,注射SPIO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采用T1WI(450/12ms)和T2WI(4000/128ms)。分析SPIO增强扫描前后MR图像上不同组织的信号特点。结果:SPIO增强T2WI MR图像上正常脾实质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PSIL)为55.04%;脾脏VX2肿瘤PSIL为0.87%,与正常脾实质的信号强度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脾VX2肿瘤的CNR较增强前显著提高(P<0.001)。结论:SPIO增强T2WI MR图像上脾脏-肿瘤的对比显著,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改善了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的描述。
2007 Vol. 18 (10): 710-715 [摘要] ( 1433 ) HTML (0 KB)  PDF (1301 KB)  ( 565 )
716 64 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评价的准确性与支架材料的关系
于淑靖;李忠信;马国军
DOI:
目的:探讨64 MSCT对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评价的准确性以及与支架材料的关系。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42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共89个支架,其中不锈钢支架32个,镍钛合金支架57个)进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支架的通畅性以及与支架材料的关系。并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结果:32个不锈钢支架中,CAG显示正常23个(包括支架内再狭窄<50%),支架内再狭窄(ISR)9个(ISR≥50%);57个镍钛合金支架中,CAG显示正常47个(包括ISR<50%),狭窄10个(ISR≥50%)。与CAG对照,MSCT正确诊断不锈钢支架狭窄4个(ISR≥50%),正常(包括ISR<50%)18个,不能评价1个。镍钛合金支架狭窄9个(ISR≥50%),正常(包括ISR<50%)45个。MSCT对不锈钢支架和镍钛合金支架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81.8%,50%,78%和90%,95.7%,81.8%,97.8%。MSCT对不同材料支架通畅性评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 MSCT冠脉成像是评价镍钛合金冠脉支架通畅性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但对不锈钢支架评价有一定局限性。
2007 Vol. 18 (10): 716-718 [摘要] ( 2534 ) HTML (0 KB)  PDF (1108 KB)  ( 793 )
719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CT诊断
李相生;周纯武;戴景蕊;赵心明;蒋力明
DOI: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典型和不典型CT征象。方法:收集125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3例,其中病变位于阴道残端9例,位于手术床区8例,位于盆壁5例,位于前腹壁1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物,有明确坏死12例;淋巴结转移79例,其中只有淋巴结转移54例,同时合并有局部复发者6例,同时合并有远处转移10例,三者同时并存9例。远处器官转移23例,其中肝脏转移11例,肺转移6例,肾上腺转移3例,骨转移2例,腹膜复发1例。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CT可检出复发或转移病灶,并能显示病灶形态和范围,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2007 Vol. 18 (10): 719-721 [摘要] ( 1362 ) HTML (0 KB)  PDF (858 KB)  ( 990 )
722 92例女性盆腔占位病变的MRI分析
江新青;吴红珍;谢 琦
DOI:
目的:提高对女性盆腔占位病变的MR表现的认识,评价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156个病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盆腔占位病变的MR征象。结果:MRI共检出病灶146个(146/156,93.6%),其中子宫病变84个(84/85,98.8%),卵巢病变61个(61/70,87.1%),直肠癌1个,2个子宫肌瘤、5个卵巢冠囊肿、3个黄体囊肿漏诊(10/156,6.4%)。MRI检出的146个病灶中,145个病灶部位均与病理符合,准确性为99.3%。子宫病变主要表现为实质性肿块影或子宫内膜增厚;卵巢病变表现为囊性、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影。MRI诊断为良性病变108个,恶性病变38个;病理诊断良性病变116个,恶性病变40个,MRI诊断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5.0%(38/40),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MRI对盆腔病灶的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在定性方面,判断良恶性肿瘤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区分恶性肿瘤的细胞类型难度较大。
2007 Vol. 18 (10): 722-725 [摘要] ( 1963 ) HTML (0 KB)  PDF (932 KB)  ( 534 )
726 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价值
郭 林;王林森;蔡跃增;张继东;孙鼎元
DOI:
目的:探讨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在椎间盘源性疼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5例疑似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者行CT导引下椎间盘造影,根据达拉斯CT椎间盘造影评价系统(Dallas Discogram Description, DDD)对造影阳性椎间盘的形态分型,明确诊断阳性椎间盘及相应椎间盘纤维环退变和破裂程度。结果:经椎间盘造影确诊为阳性者33例(60.0%),高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35.7%;而低龄组(<50岁)中造影阳性率为68.3%。应用DDD评估纤维环的退变、破裂程度和级别,其中纤维环退变1,2,3级比例分别为26.3%,34.2%,39.5%;纤维环破裂1,2,3级比例分别为23.7%,73.7%,2.6%。所有阳性椎间盘MRI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MRI椎间盘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HIZ)的11例患者中有10例椎间盘造影为阳性;阳性率达90.9%。结论:①年轻的慢性腰痛患者中椎间盘造影阳性率较高。②椎间盘造影形态异常(纤维环内破裂)是诱发疼痛阳性的基础。③MRI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敏感性高但缺乏特异性,需要椎间盘造影来确定责任椎间盘。④HIZ对于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特异性较高。⑤造影剂在椎间盘内的弥散因素。
2007 Vol. 18 (10): 726-728 [摘要] ( 2283 ) HTML (0 KB)  PDF (1232 KB)  ( 550 )
729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结构及血流评价
张文华;夏稻子;张宇虹;林 萍;高 林
DOI: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外段椎动脉血流变化。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37例临床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VBI)除外心衰、心律不齐、低血压等,进行颅外段椎动脉(674条)超声参数测量:椎动脉内径(D)、收缩峰值流速(SPV)、平均流速(TAVM)、血流量(Q)。结果:337例VBI患者,年龄小于40岁有32例,40~60岁有129例,大于60岁有176例。单侧椎动脉D≤2mm有14例,单侧D<3.0mm有228例,双侧D<3.0mm有6例。椎动脉内径比值(较粗侧与细侧比)DR=1.4±0.1;较细侧椎动脉平均内径D=(2.6±0.4)mm,平均速度TAVM=(15.2±3.1)cm/s;双侧椎动脉血流量之和Q=(176.5±26.8)ml/min。结论:随年龄增长,椎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逐渐减少。当一侧椎动脉内径小于3.0mm,与对侧椎动脉内径之比小于1.5,平均流速小于18cm/s,双侧椎动脉血流量之和小于200ml/min,可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2007 Vol. 18 (10): 729-731 [摘要] ( 1227 ) HTML (0 KB)  PDF (914 KB)  ( 615 )
732 制备结合链酶亲和素超声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杨 莉;刘 政;左 松;谭开彬;高云华;付赤学;李秋颖
DOI:
目的:探索制备一种结合链酶亲和素的脂膜超声微泡,以适用于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并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分4组于机械或超声振荡之前或之后,加入链酶亲和素完成超声造影剂的制备,采用浮选法洗涤。观察并检测洗涤前后各组微泡大小、形态、浓度、荧光亮度、微泡与链酶亲和素的结合情况。结果:机械或超声振荡制备的各组结合链酶亲和素的超声造影剂其浓度、形态与普通微泡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易静置分层。超声振荡法制备的微泡粒径稍大、浓度偏低。荧光显微镜观察:洗涤前各种不同方法所制备的微泡均能激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洗涤后微泡浓度由1010左右降到107左右,微泡荧光亮度仍为“3级”。微泡与链酶亲和素的结合率,各种制备方法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结合率高达98%以上。结论:机械和超声振荡均可制备结合链酶亲和素的负电荷超声造影剂,微泡与其结合率高,为完成亲和素-生物素法制备靶向超声造影剂提供了重要基础。
2007 Vol. 18 (10): 732-735 [摘要] ( 1114 ) HTML (0 KB)  PDF (1085 KB)  ( 480 )
736 氢质子波谱在骨肌系统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李勇刚;王仁法;陈文学;高小玲;杨海涛;李 锋;夏黎明;王承缘
DOI:
目的:研究骨肌系统良、恶性肿瘤的1H-MRS特点,探讨1H-MRS用于骨肌系统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行性及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研究共40例,良性肿瘤组12例,恶性肿瘤组28例。均行常规MRI扫描及在体1H-MRS检查。26例肿瘤新鲜手术标本行离体1H-MRS检查。观察良、恶性肿瘤组织及正常肌肉在体1H-MRS表现,并与肿瘤标本离体1H-MRS检查结果对照,在工作站上测量Cho/Cr及Lipid/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36例肿瘤的细胞密度,并与肿瘤组织Cho/Cr值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织Cho/Cr比值明显高于良性肿瘤,Lipid/Cr比值低于良性肿瘤,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离体波谱研究显示,与良性肿瘤组织相比,18例恶性肿瘤组织的Cho、Lac与mI峰都明显升高,而Lip、Glc则明显下降,12例恶性肿瘤Ala、Glu、PC、Gly峰增高。在体波谱Cho峰及Lipid峰变化趋势与离体波谱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恶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150/视野,良性肿瘤平均细胞密度为61/视野,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肿瘤细胞密度与Cho/Cr值呈明显正相关(r=0.882,P<0.001)。结论:良、恶性骨肌系统肿瘤1H-MRS表现明显不同,在体与离体1H-MRS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体1H-MRS对骨肌系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2007 Vol. 18 (10): 736-740 [摘要] ( 2343 ) HTML (0 KB)  PDF (1548 KB)  ( 528 )
741 神经源性肌萎缩的MRI表现
郑贤应;慕容慎行;李银官;倪希和;曹代荣
DOI: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病变肌肉的MRI表现及MRI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30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源性肌萎缩患者,选择舌头、肩胛肌带、大腿及双侧手掌行MRI检查。结果: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者15例,其中舌肌萎缩4例;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萎缩6例,受累肌肉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双侧大腿肌肉见片状混杂信号影1例;4例表现为双侧手掌肌肉萎缩,信号无异常。余受检部位肌肉形态及信号无明显异常。②脊肌萎缩症1例,腓骨肌萎缩症2例,均表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肌肉内见短T1长T2异常信号。③平山病8例,表现受累肌肉萎缩,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④4例为单侧下肢的神经源性肌萎缩,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内可见斑片状长T2及短T1混杂信号影。结论: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肌肉的萎缩,部分肌肉为脂肪替代,另有部分病变肌肉可表现为肌纤维的坏死性改变。
2007 Vol. 18 (10): 741-743 [摘要] ( 1175 ) HTML (0 KB)  PDF (993 KB)  ( 481 )
       综述
744 束支传导阻滞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白 艳;尹立雪
DOI:
2007 Vol. 18 (10): 744-747 [摘要] ( 1045 ) HTML (0 KB)  PDF (935 KB)  ( 511 )
747 放射吸收法在骨密度测量中的应用
陶广宇;鲍 健;唐旭东
DOI:
2007 Vol. 18 (10): 747-749 [摘要] ( 998 ) HTML (0 KB)  PDF (902 KB)  ( 765 )
       病例报告
749 腹股沟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
周素华;丛 颖;彭 博;隆晟祎
DOI:
2007 Vol. 18 (10): 749-749 [摘要] ( 1010 ) HTML (0 KB)  PDF (807 KB)  ( 525 )
       论著摘要
750 癌性腹膜炎的MSCT诊断
潘克华;吴恩福;郑祥武
DOI:
2007 Vol. 18 (10): 750-751 [摘要] ( 1044 ) HTML (0 KB)  PDF (1135 KB)  ( 888 )
752 高频超声在脐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梅丽珍;叶永根;章春来
DOI:
2007 Vol. 18 (10): 752-752 [摘要] ( 1017 ) HTML (0 KB)  PDF (818 KB)  ( 543 )
753 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顾新刚;严 军;杨 坤
DOI:
2007 Vol. 18 (10): 753-754 [摘要] ( 999 ) HTML (0 KB)  PDF (829 KB)  ( 407 )
754 MSCT诊断髋关节创伤的价值(附39例分析)
刘铁利;董 越;伍建林;盖立平
DOI:
2007 Vol. 18 (10): 754-756 [摘要] ( 1109 ) HTML (0 KB)  PDF (818 KB)  ( 433 )
756 关节积脂血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彭 涛;陈云涛
DOI:
2007 Vol. 18 (10): 756-757 [摘要] ( 1005 ) HTML (0 KB)  PDF (3770 KB)  ( 478 )
       病例报告
758 以纵隔肿块为首要表现的食道癌1例
肖 龙
DOI:
2007 Vol. 18 (10): 758-758 [摘要] ( 1039 ) HTML (0 KB)  PDF (1044 KB)  ( 416 )
759 NBCA胶栓塞肝内假性动脉瘤1例
余 雷;刘裕恒;冯国生
DOI:
2007 Vol. 18 (10): 759-759 [摘要] ( 1123 ) HTML (0 KB)  PDF (923 KB)  ( 411 )
760 复发性多软骨炎99mTc-MDP骨显像2例
王 霜;都姝妍
DOI:
2007 Vol. 18 (10): 760-760 [摘要] ( 966 ) HTML (0 KB)  PDF (1410 KB)  ( 377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5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邮编:110004 电话/传真: 024-23925069 电子信箱: jccmisy@sina.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